中国乡镇网

热门关键词:  请输入关键词  怀远县  杏林镇  as  华州区杏林镇

贵阳双语民警杨家发:高坡的儿子 服务山民一辈子

2017-01-13 10:18 贵阳网

   

    花溪区高坡乡,是贵阳著名的高寒山区和国家级贫困乡。因为大山的阻隔等地理条件的恶劣,山民们长期处于封闭和贫困当中。1984年,平寨村的小伙子杨家发走出大山当兵,见识了外面的世界。1989年复员回乡后,他报名当了乡派出所民警,朴实憨厚的杨家发,只想着为乡亲们服务,让他们逐步融入现代社会,日子越来越好。这一干,就是28年。

    28年来,杨家发成为乡亲们可亲可信“杨所长”、老杨哥,山民们从大部分是不办户口和身份证的“黑人”,到普遍办理了两证的村民,开始外出务工,高坡的交通设施和住房也逐步改善。而这时的杨家发,因为常年在山野村寨奔波操劳,落下了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并罹患股骨头坏死,就是这样,年过半百的他,依然每天为乡亲们忙碌着。

    “双语”搭起“连心桥”

    在高坡,70%多的村民是苗族,除了年轻人,当地的孩子、妇女和老人大多只会苗话,汉语在这里反而成了“非主流”,行不通。语言不通成为警务工作开展的“拦路虎”,杨家发虽自小生活在高坡,可后来上学、参军在外都用汉语沟通,苗语已经荒疏。为了让自己和乡亲能更好地沟通和开展工作,杨家发自己复习讲苗语,几个月后便熟练起来,成为高坡乡第一个多年来在花溪公安中提到“双语民警”想也不用想这个人就是杨家发,他成了派出所会苗语的第一个民警,搭起了一座警民“连心桥”。至今,高坡乡派出所的民警中,还是只有他会苗语。

    2013年11月的一天,高坡派出所来了一位40岁左右的妇女,比划着和民警们说着苗语。当时,杨家发不巧却因病没能来上班,他这一病,可让高坡的老乡们和所里的民警们犯了难。民警立刻电话请教“老杨哥”,经过老杨哥翻译,几位民警才知道,原来这位大姐是要办理临时身份证。在高坡派出所,“老杨哥病不得!”

    岁月更替,杨家发坚守高坡,送走了22名民警,经历6任所长。为了帮助同事解决语言障碍,他经常以所为家。就是这样,他凭借着纯熟的苗语为苗族村民一次次排忧解难,为一届又一届同事工作牵线搭桥,成为村民们的贴心人。

    想方设法,帮村民增收创利

    红米是扰绕村的创收的唯一特产,但是在2003年秋,该村仅有的一台碾米机却出现故障,碾出的大米多是碎米或半粒米,售价减半影响群众增收。杨家发在得知后非常着急,他通过所领导与乡党委政府协调,为该村购置了一台新碾米机,碾出的完整红米为该村群众创收达8万余元。

    高坡乡平均海拔1500米以上,市区果蔬要罢市的时候这里的才刚上市,种植反季节蔬菜有较大的利润空间,但是高坡的村民们由于不了解外界的情况不愿意种植。杨家发在下村寨走访时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就劝说村民种植反季节蔬菜。一开始,村民并不“领情”,认为这个不务农的民警却指导务农的“专业户”,杨家发及时通过所领导协调乡党委政府,组织部分群众到五里冲等批发市场大量调研,一些群众开始尝试,赚得腰包鼓鼓,一下子带动全村人积极种起了反季节蔬菜,现种植面积已出具规模,群众得到了真真正正的实惠。

    走家入户听民声,倾力帮助传佳话

    过去20多年,高坡乡社会矛盾突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础非常薄弱,因当地民族风俗习惯而引起的邻里纠纷、土地纠纷、夫妻纠纷等时有发生,处理上稍有不慎就会引起大的麻烦。面对这些难题,厚道的杨家发自有办法,他“将心比心”、“以情动情”。二十七年以来,杨家发走访过的群众已有21324人次,走遍了高坡的村村寨寨,走在高坡几乎没有不认识这位被村民亲切称作“杨所长”的民警。每到一家他都认真倾听百姓心声,了解百姓疾苦,把群众反映的问题和困难记录下来逐项落实,二十八年来共记录了30余册工作笔记。

    2000年在一次走访中,杨家发了解到云顶村初中学生李海路、杨燕等六名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没法上小学的情况,他想到花溪区正在开展“希望工程”工作忙将情况给时任所长王愿坚汇报,王所长向分局党委报告,分局党委取得团区委支持,帮助六位孩子顺利地上了小学。

    无独有偶,2006年,水塘村拐棒组村民李昌敏、李昌丹、李昌凤三姊妹由于父亲病故,母亲丢下三姊妹离家外出不管不问,三姊妹居住在随时都会坍塌的木屋内,生活由寨里的叔叔、伯伯接济勉强充饥,日子相当艰辛。杨家发知道此情况后向时任所长报告,经同意在派出所里腾出一间办公室,将三姊妹带回派出所。此后,三姊妹变成为了杨家发同志的“邻居”,三姊妹到派出所后,杨家发把她们当做自己的女儿,细心照顾着三姊妹,在做完自己的本职工作后,辅导三姊妹的功课,看见三姊妹在生活上差什么生活用品就给补上。五年后,老大、老二陆续考上大学,老三外出务工。杨家发此举,在高坡传为佳话。

    奔波几十公里解难题,5个鸡蛋表寸心

    2013年8月的一天,所里来了一位群众,给满10岁急需读书的男孩上户口。马上就要开学了,加之是大龄儿童,解户口决户籍的问题迫在眉睫,但因为文化水平和对外界认知水平有限,该群众对办理程序一无所知。杨家发就带着办事群众,专程几十公里,赶到到观山湖市级政务大厅,用最快的进度办好了户口。事毕,这位群众拿了5个鸡蛋专程来答谢老杨哥。

    移风易俗立新功,“打拐”解救众妇幼

    高坡还遗留着“抢亲”和父母包办婚姻的陋习,由此引发的纠纷时有发生。2002年2月20日,掌己村王国忠报警,其长女王大妹认识沙坪村罗家景家罗大,罗大把王大妹骗到家中,用旧习俗放鞭炮强迫王大妹成婚,经过杨家发与所里的民警多次做罗家景及家属的思想工作,两天后终于将王大妹解救回家。

    2009年12月18日,高坡的村民王德英被在省外打工相识不久的惠水县摆金镇摆本村村民陈老二强行带回家中当媳妇。王德英的父母找到村委会和派出所求助。老杨带队驱车数小时赶往当地,通过耐心的说服教育,在当地政府的配合下,几经教育,终于把王德英解救回乡。

    2006年6月的一天,高坡所接到摆龙村村民蓬光成报警,蓬光成15岁的女儿蓬明芬打来长途电话,说在贵阳打工被骗到江苏省盐城市,具体地址不详,哭着喊着要赶快救她。时任所长的吴明国向局领导汇报后部署力量打拐,这时蓬光成多次来到派出所诉说女儿哭诉的电话。杨家发想到一个苗族少女不懂汉族语言的遭遇,顾不上解救被拐少女的危险,主动请缨坚持去解救被拐少女。第二天,在杨家发的带领下蓬家亲属赶赴盐城,在当地警方配合下,历经千难万险,终于把蓬明芬解救回来。

    被杨家发解救的妇女、儿童还有很多,有的甚至连名字也记不住了,但是杨家发“打拐”和移风易俗方面的贡献一直在刷新。杨家发在历任所领导和民警及相关部门的帮助下大力开展宣教工作,从他担任民警时的偶有发生到现在鲜有耳闻,高坡“抢亲”父母包办婚姻的陋习发生了革命性的历史巨变。

    替嫌犯养父母,一养19年

    1994年,杨家发认了一对“父母”。 那一年,刘老汉两口唯一的儿子因为故意伤害致人死亡,被老杨抓获。但因担心年迈的父母无人照顾而不肯伏法。

    为让嫌疑人安心伏法,杨家发对犯罪嫌疑人承诺:“你放心,如实交代了案情,你的父母交给我照顾,我会像对自己爹妈一样对他们。”为了这一份承诺,当时杨家发从当时仅有一百多元的月工资里挤出20多元来赡养这对毫无血缘关系的“父母”,19年如一日,每月杨家发都要回“家”看望他们1至2次,每次都要买点米、油,做点农活才走。当初的一个承诺,让他们成为了老杨不离不弃的亲人。

    2013年刘老汉的儿子因安心改造表现好,从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提前释放回家,看到两位老人虽已两鬓苍苍,可身体仍健康,他赶到派出所,扑通给杨长发跪下,热泪盈眶。

    历尽苦难心不改,一片丹心为乡亲

    每次下乡,老杨都要花2个多小时功夫走20余公里的路,1989年初到时,花溪高坡的农村几乎不通路,杨家发分管着9000多名村民,相当于一个人管着一个“乡”。他就是“移动警务室”,路再难走,他都会走山路把办好的身份证按时送到村民手中,乡亲们要办什么事情都会打个电话找他。后来有摩托车代步,也只能管一半的路程,每次得先得骑几十分钟车,再走几十分钟路就到村民家,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才能顺利的把一张张崭新的身份证送到群众家中。就这么迈着艰难的脚步穿梭在乡村小道上,用无数个“几十分钟”走了二十七年。

    杨家发那张饱经风霜的脸上,刻满了因时光的洗礼而留下的皱纹。因为高坡当地山高坡陡、湿气严重,因常年奔波,硬是被吹出了严重的风湿关节炎,手关节、膝盖关节和脚关节严重红肿、变形,发病厉害时都无法弯曲,可杨家发仍然坚守在岗位上。

    坚守高坡不退缩,连累家人也无悔

    杨家发对工作一丝不苟,从不叫苦叫累,不愿给组织添麻烦,2012年分局党委得知杨家发身体风湿病严重,想把他调到工作条件较好的派出所工作,却被他一口否定了。他说:“高坡所只有5个民警,本来人手就少如我调走了,他们值班就会更辛苦,再说了其他民警与苗族(群众)交流有困难,我懂苗语,要方便一些,我不走”。

    生活中杨家发十分简朴,除了警服,身上穿的基本上就是一两套衣服,因工作忙即便是离家仅有三公里的路,但他很少有回。这全赖于他妻子王大姐的默默支持,王大姐心疼老杨,从不抱怨老杨为工作不顾家。王大姐常年一个人在家务农料理家务,每逢赶场天,王大姐大包小包的给老杨送来生活用品。结婚20多年,王大姐从未要求老杨为家里做点什么,更不会想为自己做什么,王大姐最大的心愿,就是老杨在赶场天能够陪着赶一次场,亲自帮她挑选一件新衣服,可就这点心愿老杨至今都没有达成。家里窗户坏了老杨也没有时间维修,儿子常报怨爸爸“整天就是工作!工作!也没见你当个官、找大钱,有什么意思?”面对孩子的报怨,木讷的杨家发总是感到无措。

    2013年,分局党委安排杨家发参加上级组织的功模休假,告诉他可以带上妻子。但是杨家发认为单位组织去多一个人多一份负担,并没有告诉妻子,只身一人去参观,从不愿给组织添麻烦。

    这就是杨家发,一个当代极其少有的老实人、实干者、实在人,看到乡亲们个个喜笑颜开,没有烦恼,也许是他一辈子最大的快乐和愿望!

    贵阳晚报全媒体记者 聂俊

    杨家发,男,苗族,1964年11月11日生,大专文化,中共党员,1984年10月服兵役,1989年5月参加公安工作,199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9年至今,在贵阳市公安局花溪分局高坡派出所工作。1991年以来,获得嘉奖、三等功、二等功、优秀共产党员等10余项表彰奖励,被评为贵州省第四届我最喜爱的人民警察,2014年荣获“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称号;2015年公安部授予杨家发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称号。4次被评为贵阳市公安局花溪分局“先进工作者”;花溪公安分局党委授予“优秀党员”称号;市委市政府授予“贵阳市民族团结进步个人”荣誉称号。2016年,被作为贵阳市全省优秀共产党员推荐对象进行公示。

责任编辑:陈雪梅

微信扫一扫,即刻分享!
责任编辑:中国乡镇网
首页 | 网站地图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网络110报警服务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版权所有 中国乡镇网新闻中心 投稿邮箱:2135293720@qq.com 电话: 4009-916-216 蜀ICP备13027954号

法律顾问:四川滨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旭 关于我们 | 加入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