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重庆健康频道8月7日电 为了群众脱贫,他组织倡导成立了“金溪返乡青年创业联盟”为当地培养养殖大户;为了脱贫攻坚,驻村近一年来,他起草了工作队一系列财务管理办法;展开对全镇6524人面对面的健康状况普查,找准“病根”拔“穷根”,并组织编写了《金溪镇健康教育绘本》;参加当地基础设施建设,修路、改厕、易地搬迁、新(改)建卫生院、卫生室等。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办群众满意的民心事。 他就是重庆市卫生计生扶贫集团驻黔江区金溪镇的工作队员冉嘉,今年39岁的冉嘉来自重庆市卫计委疾控处,一头银色的发,一张微笑的脸,走到哪里都很显眼。 金溪镇是重庆十八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共有6个贫困村。去年9月,冉嘉随队来到金溪镇。驻队伊始,冉嘉对当地的生活充满无限的遐想,冉嘉充满激情,暗下决心一定要按要求打好规定动作、自选动作、健康扶贫“三张牌”。可是,不到一周,他就开始知道了理想和现实的差距。 他的第一张牌,即“规定动作”,就是做好协调、联络、保障工作,为工作队和第一书记们做好后勤服务。 工作队的住房是原镇计生服务站和农技站废弃的老房子,破旧不堪,面朝公路,背靠山崖。一到晚上,路边的大货车、摩托车声音,此起彼伏,让人烦躁不已。下雨的晚上,临山的一面,洪水一股股地往屋里灌。厕所堵塞、阳台渗水,八月的天,苍蝇肆虐,蚊虫叮咬,停水停电更是家常便饭,连续一周,工作队13人,几乎全部失眠。 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冉嘉有些抓狂,一时不知该怎么办?“你不能解决问题,你就是问题。”冉嘉静下心来,出发前,领导的话犹在耳旁。问题一项项梳理,一个一个解决,人手不够,就自己干,换玻璃、刷墙壁、掏粪池.....冉嘉忙得不亦乐乎,最终改善了驻地的居住条件。 接下来,他最重要的工作是就是沟通、协调。扶贫集团45个成员单位、市卫计委、黔江区委区政府、金溪镇党委政府、6个第一书记等等都是他需要直接面对的,两个月下来,他俨然成了驻队“外交官”。除每月按时上报工作台账外,冉嘉耗费经历最多的是账务管理。工作队的生活经费、工作经费、扶贫集团的项目经费等等,烦琐而又重要,尤其扶贫专项资金是党员干部不能触碰的“高压线”,每一笔资金的流向,都必须跟踪监管。对财务一窍不通的冉嘉,只有认真向市卫计委财务处的同志请教,每次回重庆,第一件事不是回家,而是去财务处请教。在他的起草下,工作队制定了一系列财务管理办法,一年下来,无一例差错。 冉嘉的第二张牌是自选动作,作为一个行动派,他选择从一个个善举出发的。 他充分利用周边朋友的资源,成功将绿叶义工组织引进金溪,并在该组织的倡导下,成立“金溪返乡青年创业联盟。”培养当地养殖大户,教他们建立电商平台,找朋友援助价值几万元的冰储展示柜、一万只鸡苖。 在驻村中,冉嘉发现村民们在鸡瘟面前,除了使用抗生素外别无他法。问题就是号角,作为预防医学专业毕业的他,觉得这就是自己的责任。 终于,通过层层私人关系,软磨硬泡,他请来西南大学87岁的老教授冯昌荣,并请自己年近70岁的老父亲全程作陪。“老教授87岁了,爬山涉水过来,我怕有啥闪失,让父亲陪同,心头要放心些。” 老教授感念于父子俩的真诚,决定到金溪实地走访,上课培训,现场开处方,利用中医药防治方法,在降低成本保证鸡质量的前提下,成功将这一难题拿下。 就在老教授到来的第二天,冉嘉因工作劳累,肾结石发作住院,老教授非常感慨,这样投入工作的小伙子很少见。“以前抗生素治疗几百只鸡一次得花近千元,现在全村2000只鸡利用中草药预防,一季度才花200元。” 清水村第一书记王云川说“村民们都很感激他。” 冉嘉的第三张牌是健康扶贫。作为卫生计生部门的同志,冉嘉觉得,健康扶贫是自己的分内之事,必须走在最前面。 驻村干部的第一课是调研。冉嘉,也不例外,跟着第一书记们走访了一个月后,他向领导提出一个大胆的想法,对全镇所有户籍人口进行健康状况普查,找准“病根”拔“穷根”,为健康扶贫破解难题。 说干就干,干就干好!得到领导的表态,冉嘉卯足了劲,跑上跑下,写材料,着手调查。他每天马不停蹄,穿梭于15个调查组之间,常常晚上8点钟才回到宿舍,然后是挑灯夜战直到12点才汇总完毕。原本需要一个月的调查,仅花了1周,他们终于完成了全镇6524人面对面的调查。 “这次入户调查非常辛苦,到茶林盖的时候,由于海拔高路面积雪打滑,冉嘉差半步掉进悬崖。”清水村第一书记王云川说,算是捡回一条命,现在想起还后怕。 调查完后,没有来得及休息,他立马分析、总结,很快将这些调查结果向黔江区委区政府报告,并提出独到的“政策整合打包、一站式办理”新理念,删除无形的门槛,让政策畅通;同时,针对多发疾病和群众健康素养低的问题,还组织编写了《金溪镇健康教育绘本》。 扶贫工作千头万绪,近一年来,冉嘉参与了扶贫工作的大小事情,从陪市领导调研、向上争取资金,到参加基础设施建设,修路、改厕、易地搬迁、新建、改建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等,伴随健康扶贫从“新生”到“美好”,产业发展从“输血”到“造血”,冉嘉与扶贫攻坚同频共振,成为乡村振兴的见证者、开创者和建设者。 “心中有点子、手上有刷子。”这是工作队对冉嘉的评价。而即将进入不惑之年的冉嘉,经历过驻队扶贫“大熔炉”的锻造,走着走着,便遇见了一个更好的自己。(喻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