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把一捆捆的菜换成一把把的钱
陈海兵(左)与村民们相处就像是一家人。 2015年,在贵阳市委宣传部工作的陈海兵来到开阳县南龙乡翁朵村担任第一书记,两年的驻村时间结束,陈海兵今年再次主动请缨,到开阳县南龙乡田坎村任第一书记。 “到2020年,我一定要带领田坎村232户798名低收入困难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荣获“全省脱贫攻坚优秀村第一书记”称号的陈海兵在发言时立下誓言。田坎村属贵阳市20个特别困难村之一,基础设施落后、交通状况不佳、缺乏产业支撑。面对这样的状况,他心里明白:“输血”只补一时,“造血”方能长久。 这是陈海兵的驻村心得,也是他的行动指南,不停地鞭策着他。 “刚到任,我立即组织村干部开展调研,梳理出村里的贫困户,并制定了‘田坎村脱贫攻坚作战图’,将全村分为23个板块,成立了8个合作社,每个合作社最多负责3个项目,例如种植蔬菜和茶叶、养殖活禽等。” 在陈海兵的“作战图”中,有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医疗扶贫、就业脱贫等计划。如今,田坎村里成立了专门的医疗扶贫服务队,为村民宣传政策、建立大病档案、提供基础医疗服务,并以社会捐赠、村集体10%的收入作为专项列支,筹备成立“三保障”(教育、医疗、住房)基金,让困难家庭能及时得到帮助;也成立了劳务合作社,通过企业业务外包形式来增加村民就近就业,使其挣钱顾家“两不误”;同时,大胆创新帮扶手段,拟邀请企业负责人入村担任名誉村长,旨在让企业能扎根在村里参与扶贫…… “我们以前大多自己种菜自己吃,零零星星不成规模。全靠海兵帮我们协调对接学校、企业,搞起了订单种植、直销超市,大家伙才真正意识到种菜可以卖钱。”家住翁朵村的恒绿蔬菜种植合作社负责人冷子江,现已是陈海兵的“好哥们”。他知道,若不是陈海兵想法子找路子,使得蔬菜种植上规模,这一捆捆的菜就换不回一把把的钱。 “翁朵的实践证明,农校、农超结合确实是一条可持续的发展路子。现在,田坎也与贵大、贵阳中医学院等高校建立了合作,有了给村民‘造血’的渠道,让大家在脱贫的路上有了希望、有了奔头。”陈海兵表示,驻村第一书记绝不是要取代村干部,而是要让薄弱的班子强起来,带动村民的能力提上去。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出身农村的陈海兵看来,贫困学子在经历苦难后,反而能激发他们更大的正能量,为改变命运而拼搏。但在这条道路上,需要有人“帮一把”。他愿意当那个“帮一把”的人。 “我们已协调到贵阳市景阳中学对口帮扶田坎村,对村支两委推荐出贫困学生,从小一到高三都可帮扶,减免其学费、生活费、书本费、住宿费,尽最大努力帮助他们圆梦大学,成为全村破解贫困的又一支柱。”说罢,陈海兵又拿出一堆工作方案,打算找“娘家人”贵阳市委宣传部协调资金筹建田坎村村史馆,让乡亲们在物质脱贫的同时,也实现精神生活的丰收。(杨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