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长沙12月26日电题:“80后”研究生扶贫队长欧健:村民不脱贫,我就不脱岗 新华社记者柳王敏 “一边是陡峭的石壁,另一边是深不见底的悬崖。”在湖南省永州市江华瑶族自治县涛圩镇新大山口村,说起两年前主动请缨驻村帮扶走访的经历,欧健告诉记者,高寒山区贫困户的艰难生活,让他坚定了扎根帮扶的决心。 江华县位于湖南省南端,多山地、丘陵,瑶族人口众多,也是集“老、少、边、穷、库”于一体的贫困县。居于大山深处的新大山口村有2164人,其中贫困人口107户478人,村民以务农为生,外出务工人员也不少,是一个全县出名的穷山村。 出生于1980年的欧健,硕士毕业后进入江华县委宣传部门工作。2016年9月,有感于脱贫攻坚的号召,从未在农村生活的欧健决定扎根新大山口村,任扶贫队长兼村支部第一书记,带领村民脱贫致富。 “进村第一天就走访,从最偏僻的地方开始。”为了摸清底子,寻找致贫原因,欧健和队友一家一户上门走访,详细记录,同时积极找资金、拉项目,原本穷苦的高寒山区逐渐迎来变化。 枫木坪是新大山口的一个自然村,海拔较高,村民进出的道路不足3米宽,且年久失修,交通不畅。有近20户贫困户住在山上,长期以来由于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欠缺,村民生活极其不便。 危房改造、易地搬迁、基础设施完善,扶贫工作首先从改善居民生活条件开始。两年来,在欧健和队友们的努力下,新大山口村新建和拓宽道路12公里,完成了农村电网改造和饮水工程改造,在涛圩镇的新大山口村易地搬迁安置房也于近期完工,贫困户搬迁入住。 “守着几亩地,如何才能脱贫?”这是欧健时常听到的村民诉求。为了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欧健和队友们瞄准新大山口村的荒山,流转土地900余亩,成立农业合作社,带动村民们种植茶叶、香芋等,同时引进山泉水厂、家具厂,让当地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
“村级产业发展要因地制宜,遵循市场规律,要能激发贫困户的主观能动性。驻村扶贫工作任重道远,村里一天天变化,村民们的生活也慢慢得到改善,他们不脱贫,我就不脱岗!”欧健说。 (责编:叶子 媛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