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乡网

热门关键词:  杏林镇  怀远县  莲花寺  龙扬镇  请输入关键词

中农大硕士到村担任第一书记 用专业知识为村民谋致富

2020-01-15 09:36 来源:成都日报


  杨蕊(左)同龙王村村民一起在胡萝卜基地查看收成情况

  简阳市平泉街道龙王村位于沱江河畔,一望无际的冲积平原,是成都市规模最大的胡萝卜种植基地。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的农学硕士杨蕊,于2018年来到这里担任第一书记。2019年1月,是胡萝卜丰收的季节,记者在这里采访时遇到杨蕊,这位90后的第一书记向记者讲述了她的梦想——让这片简阳不可多得的平坝产出价值更高的农产品,让龙王村的产业结构更合理,让农民抵御风险的能力更强……一年过去,她的梦想进展得如何?日前,记者再次来到龙王村,村里的变化令人欣喜。

  引入加工厂
  中间环节少了 附加值也提升了

  汽车在三绕的平泉出口下高速后,10多分钟后就来到龙王村。新修的318国道连接线又宽又直,与去年路窄弯多的情况相比,交通条件首先就有了很大变化。
  杨蕊在龙王村村委会等待,会合后,她带着记者一行前往村里去年引进的胡萝卜加工厂。车窗外是一望无际的胡萝卜地,一些村民正在收获胡萝卜。
  不多会儿,记者一行就来到了胡萝卜加工厂。只见清洗设备正在对一袋袋刚收回来的胡萝卜进行清洗,清洗后,胡萝卜沿着传送带来到分拣区域,10多位村民正对胡萝卜进行分拣。在一旁的空地上,堆着像小山一样包装好的胡萝卜,正准备装车运走。
  “我们把胡萝卜按不同的品相分为7个品类,品相好的销往大型商场超市,一般的则销往一级批发市场。”加工厂的经营者是来自河南的营销大户常林翰。去年,龙王村引入常林翰这个胡萝卜种植营销大户,与村集体合作建了一个胡萝卜加工厂,种植并收购胡萝卜,进行初加工后销往全国各地。
  “我在龙王村流转了200多亩地种胡萝卜,加上在龙王村和附近村子收购胡萝卜,我们这个加工厂一天要发出30-40吨的胡萝卜。”常林翰介绍,加工厂里有20多个村民务工,基地上有50多个村民务工,每个村民每天的收入在100元左右。
  “过去,传统的胡萝卜销售模式是营销大户到田边地头来收购,胡萝卜带着泥就批发卖掉了。中间商赚了几道差价,摊薄了农民的收入。”而建立加工厂后,从产品的清洗、分拣、包装到送货,一切都按最高标准来做。“终端价格高了,中间环节少了,种植者得到的收入会比以前更高。”杨蕊说。
  去年,村集体用20万元的资金入股加工厂,占10%的股份。“一年下来,村集体会分到红利。有了经营性收入,村上下一步发展就有本钱了。”
  丰富产业结构
  寻找替代作物 尝试种植仔姜

  在龙王村3组的胡萝卜田里,村民蒋先成老两口正在收获胡萝卜。他们拿着特制的小铁锹,用脚踩住铁锹边缘将其深深地压入土中,将长长的胡萝卜根系掘松,再用手将胡萝卜拔出来。
  “我们这里是沙质土壤,相当肥沃。以前,一年两季,春季种玉米,秋季种胡萝卜。”蒋先成边掘胡萝卜边对记者说,“往年气候好的情况下,胡萝卜产量可以达到3000公斤/亩以上。”
  “胡萝卜是我们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而玉米呢,就一般般了。”蒋先成说起胡萝卜是满腔热情,但说起玉米就有点摇头,“玉米的价格低,一亩地才卖1000多元。”
  玉米价格低,在村民增收的问题上不给力。而且种玉米还会产生秸秆,后续处理麻烦。龙王村2000亩地全是一季玉米一季胡萝卜,产业结构单一、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杨蕊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必须要丰富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突破龙王村发展的瓶颈。
  怎样才能找到一种可以替代玉米的作物?“去年年初,我到处去参观学习,又去调研市场需求,最后选择了仔姜这种作物。姜种是保质的,在地里不会坏。仔姜生出来,姜种还在。同时,仔姜生产周期短,能跟胡萝卜的种植季节错开,还能跟玉米套种,提高土地利用率,经济效益也非常高。”杨蕊说。
  2019年4月,龙王村开始种植仔姜。杨蕊联系成都市农林科学院、特菜体系成都综合试验站,邀请专家深入示范基地现场,实地指导仔姜播种技术。现场,专家就仔姜套作玉米栽培模式,从品种选择、播种处理、地膜覆盖、田间管理、姜瘟病防控等关键环节进行了系统讲解,让村民更新了传统种植观念,对仔姜种植技术有了全面的掌握。同时,龙王村村两委和技术骨干还前往附近的青龙镇,学习仔姜种植经验。
  杨蕊告诉记者,虽然去年雨水偏多,但他们及时地采取了排涝和补救措施,这些仔姜长得还不错,并被宜宾市江北农产品批发市场收购了。“这一批仔姜不仅为当地村民带来了50余个就业岗位,卖出后还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增强了村发展后劲。”杨蕊说。
  运用各种资源
  推广机械化还田 改善农村饮用水安全

  到龙王村挂职前,杨蕊在成都市农业农村局工作。在村上挂职的过程中,杨蕊善于运用各种资源,为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而努力。
  “机械功能太强大了,效率太高了!”在龙王村举行的机械化玉米秸秆还田技术示范推广现场会,上百名群众纷纷赞叹。
  “龙王村种植玉米面积大,而且是平坝地区,有条件开展机械化秸秆还田。”杨蕊说。为了探索玉米秸秆的处理方式,她积极与成都市农业农村局、简阳市农机化技术服务推广站沟通对接,将农机人员请到龙王村开了一次现场会。看到玉米秸秆被快速收割粉碎还原土壤,旋转犁对土壤进行快速深翻,现场群众对机械化开展秸秆还田产生了极大兴趣。
  2019年8月,厦门大学一个聚焦农村饮用水安全的学生团队来到龙王村,通过与当地政府、扶贫基金会达成合作意向,共同承担团队自主研发的直饮水机安装,帮助龙王村剩下的尚未拥有净水器的300余户村民喝上放心水。
  这个团队就是杨蕊请来的,“是我在成都市农业农村局的同事提供了这个信息,厦门大学的学生有农村实践的需求,又有这个农村饮用水安全的项目。然后我联系上他们,邀请他们过来,组织配合他们完成实践,同时也帮助咱们村的村民喝上放心水。”杨蕊说。
  为胡萝卜注册了“碧玉胭脂”的商标,设计品牌LOGO,策划胡萝卜采摘节,春节前为村民拍全家福……怎样把产业发展好、怎么为村民服好务,杨蕊一直在动脑筋。“她总是有新点子,随时让我们耳目一新。”龙王村村支书刘忠彬对这个担任第一书记的农学硕士赞不绝口。
  “等村集体收入增多后,我们村还要自己买秸秆粉碎机,到那时,玉米秸秆的处理就轻松了。”记者告别时,杨蕊还在展望着下一步的发展规划。

  小档案
  龙王村距简阳市主城区22.6公里,全村面积3.6平方公里,农户928户,村民2443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53户411人。全村共有土地面积2302亩,有5个业主,流转土地1136亩。龙王村为2014年省定贫困村,于2017年实现“户脱贫,村摘帽”。2018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15254元,现处于脱贫攻坚的“巩固提升”阶段。2019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8305元。

  记者手记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
  成就精彩人生

  “能够把自己学到的东西转化成生动的社会实践,为老百姓办好事,为农村发展办好事,对我来说是很有意义的。”这是杨蕊的原话。
  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人才作为支撑。专业背景强、发展思路活、工作作风硬是这一批驻村干部共有的特质,他们放弃了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告别家人与同事,只身来到农村基层,坚守岗位,服务一方百姓。他们的到来,成为新农村的新鲜血液,为脱贫攻坚注入了中坚力量。
  农村是最好的学校,基层是最好的课堂,群众是最好的老师。这批驻村干部正在农村广阔天地中展现风采,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成就精彩人生。
  成都日报记者 李娟 摄影 胡大田

微信扫一扫,即刻分享!
责任编辑:本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