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汝树 见习记者 刘琛 通讯员 武振伟 10日,市文物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乡村记忆"工程将作为今年市文物保护工作的重点,不断推进,这一举措有利于加紧保护乡村文化遗产,也有利于市民了解发现身边的乡村记忆,"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在原有村落基础上因地制宜的保护、修缮,尊重和保持农村文化的现状,也是对乡村文化遗产保护新的探索。” 近日,市文物局经过调查摸底,已将六处示范点报送省文物局的“乡村记忆”工程,获得省文物局批准后,将建设民俗生态博物馆、社区博物馆、乡村博物馆,对乡村传统文化进行保护、征集、整理和展示。 据介绍,这六处示范点包括周村大街、淄川区蒲家村、博山区岳西村、周村区李家疃村、周村区万家村、桓台县八里村。 淄博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各区县有着丰富多样的生活劳作方式、民间习俗、建筑风格等,乡土传统文化遗产存量丰富,保护传承意义重大。今年2月13日,山东省委、省政府为贯彻落实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加强新型城镇化中的文化遗产保护,强化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决定在全省组织实施“乡村记忆工程”。 据了解,“乡村记忆工程”是“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乡情”的载体工程,根据不同地区传统文化资源情况及现实条件,重点在文化遗产和传统乡土建筑富集、保存基础条件较好、文化底蕴深厚的乡村和社区,因地制宜,不建设新的场馆,尊重和保持农村文化的现状,充分利用当地现有的设施,建设民俗生态博物馆、社区博物馆、乡村博物馆,收集和展览富有地域特色、活态文化特色和集体记忆的文化遗产,包括乡土建筑、街区遗产、农业遗产、农业生产劳作工艺、服饰、民间风俗礼仪、节庆习俗等,实现对文化遗产的整体性和真实性保护。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