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美丽乡村升级版的“临安探索”
临安,杭州市第十区,浙江省美丽乡村示范县。巍峨的天目山从西北蜿蜒而来,在浙江省西部筑起了一道生态屏障,也给了临安“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地貌和“村在林中、林在村中”的生态优势。如何将美丽生态转化成美丽经济,是当地农业、农村、农民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 早在20世纪90年代,天目山脚下的一户户人家就自发搞起了农家乐,早早地尝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甜头。 近几年,全国各地乡村旅游蓬勃发展,临安也最早体验到了发展的阵痛。光有美丽乡村的外壳却不具备造血功能、旅游产品雷同造成“千村一面”、缺乏专业化的管理运营等问题制约着临安乡村旅游的进一步发展。 面临提质升级的迫切考验,临安区探索把村落景区打造成兼具村落味道与旅游业态的乡村新社区。其核心是将各种乡村要素进行优化再融合,使生态、文化、设施等都围绕“美丽经济”转,同时采取市场手段,实现社会化投资、专业化运营。2017年初,临安区提出村落景区项目,计划通过3年努力覆盖54个行政村,占全区四分之一的村庄,打造出30个精品村落景区,其中15个达到3A级以上村落景区标准、10个达到3A级以上旅游景区标准。 “科学把握乡村的差异性和发展走势分化特征,做好顶层设计,注重规划先行、突出重点、分类施策、典型引路。现在临安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找到了思路和方向。”临安区委书记卢春强说,通过制定规则标准、个性化规划设计、社会化投资建设和专业化运营管理,重新发现、认识、挖掘乡村的价值,将一个个村落精雕细琢成个性鲜明的景区,跨进了乡村振兴的新境界。 1.从“盆景”到“风景”——村落景区有了首创的临安标准 走进临安,会发现这里的乡村干净整洁、井然有序。垃圾、污水统一处理,导览图、标识牌一应俱全,家家户户的住房外立面和庭院也都精心打理过。 井然有序的背后是顶层设计。2017年4月,临安创造性地提出了“村落景区”的概念,一笔一画将所有规矩写进了《村落景区临安标准》,写就了浙江省第一个村落景区建设的地方标准。 打造村落景区,到底是以景区为主,还是以村落为主?是村落服从于景区,还是景区服从于村落?答案就藏在《标准》里—— “全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全市平均水平,低收入农户收入增长超过15%”;“村集体经济有稳定的经营性项目收入,年度经营性收入超过10万元或年度增长超过30%”。 “我们不是要造盆景,而是要让村落成为灵动的风景。”临安区农办主任陈嫩华解释,村落景区和普通旅游景区不一样,发展村落才是打造村落景区的根本所在,“普通的旅游景区更侧重于旅游,而村落景区更关注老百姓是不是得实惠、村集体收入能否增加。” 《标准》更是将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村域布局、村庄环境问题摆在了最重要的位置,开宗明义地提出:“编制与土地总体利用规划相融合的村庄规划,做到生产生活分离,空间布局合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标准先行,规划跟上。2017年4月,9个专业规划团队分别与首批打造的村落景区一一对接,通过一对一规划,为乡村发展勾勒蓝本,挖掘更具特色的风土人情,拓展乡村旅游的内涵。 有了统一的规划,每个村落景区都可以对照各项标准,缺哪块补哪块。“环境、交通、设施、服务、人文、经济、安全。”陈嫩华对这七大项内容了然于心。《标准》就像一本书,寥寥几页纸看似简单,却包含了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的经验。 2003年,以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为标志,浙江全域开始了系统性的美丽乡村建设。临安也实施了“绿色家园、富丽山村”等一系列创建行动,并在全省率先编制了《临安市农家乐乡村旅游发展规划》。 2014年,临安启动了农家乐专项管理提升工作,引导农家乐向民宿、乡宿转型。2016年4月,浙江省推出了“深化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2016—2020年)”,浙江省十四次党代会部署了“万村景区化”建设任务。 如今,临安加快推出美丽乡村升级版,将农村资源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探索出村落景区在全域化格局下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2.从“独奏”到“合奏”——串珠成链把乡村建成大花园 太湖源、天目山、大明山、浙西大峡谷……除了这些传统的景点,近两年,来到临安的游人更愿意深入那些曾经名不见经传的村落,看千山含翠、风摇竹影,看红叶古村、雪打梅花。 从“一处美”到“一片美”、从“一时美”到“持续美”,变化正悄然出现在广阔的临安乡村。如何打破行政村的界限,统筹村庄发展并突出特色,是当地一直在探索的课题。 一年前,当高虹镇党委书记黄生云得知辖区内石门、龙上、大山三个大山深处的村落要联合打造“龙门秘境”村落景区时,很是振奋。 “高虹镇有很多散落的、原生态的资源,但一直处于‘藏在深闺无人识’的状态。”黄生云介绍,以前大家只知道高虹镇是工业强镇,生态休闲旅游的特点常常被人遗忘。 如今,3个村打破行政规划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同时在区位、资源、功能定位上又有所区分。 “村落景区打造完成以后,游客从石门进来,一个村一个景,移步换景。”高虹镇镇长吕云燕说,石门村的主要特色是历史文化,村里保留了许多明清古建筑,那就打造成历史文化古村落。龙上村有良好的生态休闲旅游资源,村里的狮子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攀岩基地了,可以主打“户外运动牌”。大山村的海拔最高,有原生态保护完整的高山植被和华东地区最大的金钱松林,现在老百姓已经自发开起了农家乐,未来要引进更多高端民宿。 村落景区规划吸引了在外经商的高虹人回归。浙江金诺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娄敏就是高虹镇人,如今回到自己家乡,成为“龙门秘境”村落景区的运营商。 从小在山里长大,娄敏了解高虹打造村落景区的优势,从村集体合作社流转来闲置农房和土地,开起了高端民宿,种起了金丝皇菊。 “现在,大山的女儿回来了。”娄敏笑着说。 临安从不缺少美。村落景区打造如同一根丝线,串起散落在临安大地上的一个个美丽村落,将它们连成“自然生态型”“历史文化型”“产业结合型”等主题各异的村落景区。 湍口镇,一个连名字里都蒸腾着热气儿的山水泉城,如今正变身为以温泉度假养生为主题、与浙西民俗文化交相辉映的村落景区。 从高空俯瞰,湍口宛若一块碧玉,镶嵌在临安西南山区盆地最中心。浙江历史上曾记载有四大古温泉,湍口镇最负盛名的就是其中之一的“芦荻泉”,其泉眼就在山间盆地的最中心。 经过多年来美丽乡村、风情小镇、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等项目的实施,湍口的温泉产业已初具规模,去年接待游客接近14万人次。如何将这一产业优势继续扩大?如何带动周边的乡村协同发展? 2017年,湍口村、迎丰村、三联村决定携手打造“湍口温泉”村落景区。湍口镇副镇长胡跃明介绍:“三村联合建设的村落景区主题是健康养生和民俗文化。村庄景区建成后,以迎丰村的红毛狮子灯为主题的非物质文化传承馆、历史人物杨震纪念馆和迎丰书院组成文化旅游板块,使得这个景区养身又养心。” 3.变“输血”为“造血”——让农村沉睡的资源渐渐活起来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产业要兴旺,首先要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 陈嫩华介绍:“村落景区的建设不是政府大包大揽,政府资金是有限的,补助标准也是有限的,关键还是要引进社会资本。” 2018年5月30日,临安区首批10个村落景区通过验收,其中9个已经引进了专业的运营公司。据了解,目前已落实的村落景区专项资金中,政府奖补资金1.38亿元,主要用于基础建设和公共配套,撬动社会资金2.18亿元,主要用于资源开发和经营管理。 村镇发展有了信心和动力,越来越多的村落从“要我建”变成“我要建”,纷纷加入到村落景区的创建中来。希望的田野里插上了市场的翅膀,沉睡在农村的资源渐渐活了起来。 “天目盈山皆壑,飞流淙淙,若万匹缟,一绝也。”翻开临安天目山村落景区布局图,白鹤村、月亮桥村、徐村、天目村依次向巍峨的天目山靠近。2017年开始,四个村庄决定各自发挥优势,携手打造“天目月乡”村落景区。在规划设计、项目申报等方面完全打破行政区划,政府投资的一期建设项目共68个,包括游客服务中心、公共厕所、停车场等基础设施的配套,以及沿线景观、美丽庭院、河道水质等的全面整治。 “诗话月亮桥、醉美天目山”。月亮桥村是整个村落景区打造的核心区块。但是村落景区建设之前,月亮桥的村集体收入十分微薄。“在村落景区建设过程中,村集体把村里闲置的老房子收购回来,变成集体资产,再统一打包,由村里统一招商,增加村集体收入,盘活沉睡的资源。”村委会主任张卫荣说。 在月亮桥村,由闲置农房改造成的特色民宿就有10幢,村民所有、村民经营的“月亮工坊”民宿集群已初具规模,并开始打出品牌。 古树石桥旁,溪流绕村堂。沿着清澈见底的溪水,13.8公里绿道把月亮桥的民宿、徐村的产业、天目村的党建、白鹤的美丽庭院连了起来。生态农业、高端民宿正在集群式发展,显著增加了村集体收入。 “以前对村落景区建设不太积极、不太理解的村民们,现在见到我们都感叹,这样做很好,早这样做就更好了!”在村落景区建设过程中,天目山镇人大副主席石华莲见证了村民们心态的变化。 4.从外在美到内外皆美——农村发展有了持久的生命力 还未到最美的时节,太湖源镇指南村就已经迎来了不少游客。“村落景区建设开始后,附近的神龙川景区为村里引来了不少人气。”指南村党支部书记郤华锋介绍。 指南村以“姓古、树茂、景优、池美”称绝,村里有参天古木300多株,树龄多在百年以上。每到秋天,火红的枫树、金黄的银杏点染了整个村子,是摄影爱好者的天堂。 2017年11月,指南村正式与神龙川旅游公司签约,合作运营红叶指南村落景区。景区联运除了每年为村集体增加50万元收入外,还解决了景区管理运营不专业、交通安全存在隐患等一系列问题。 “引进专业化的运营团队后,以前没人管的问题有了专人管理,村庄面貌大大改善。”郤华锋说,“最多时一天有1万多人来旅游,去年村民人均纯收入2.8万多元。” 村落景区有了“管理员”,景区运营在细枝末节上都更加完善了。陈嫩华介绍,目前首批10个村落景区中,有9个已成立了运营公司。 如何选择合适的运营商?临安设置了门槛和制度:由区一级政府部门对投资运营商进行评估,主要考察其策划主题活动、统筹业态资源、市场运作等能力,经双向选择后,再进行合作;赋予乡镇、街道自主权,可根据村落景区定位,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投资运营商。 在具体操作中,临安也秉承几条原则:摒弃“唯资本论,唯投入论”,以运营商的能力论英雄;保护村集体的利益,鼓励双方结成利益共同体,运营商的策划方案必须经过区级层面聘请的专家审核通过;最大程度激活乡村闲置资源,尽可能带动更多农民增收致富,也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 为了帮助各个村落景区“招亲”,从去年5月开始,临安连续举办多场投资运营招商会,由各个创建村的村干部上台介绍定位需求,再邀请投资商进村实地考察。 “引进来”后还需“扶一程”。区旅游部门主导成立了由文化、旅游领域10位专家组成的智囊团,定期组织村镇代表、运营商召开碰头会,共同为村落景区的规划、运营和管理出谋划策。 第一个成功“联姻”的清凉峰镇杨溪村村落景区运营商为临安旅游集散中心有限公司,村集体经济组织以游客服务中心、农业观光区等设施入股,运营商则以资金入股,共同开展村落景区的资源梳理、旅游开发等工作。 如今的临安,借助创新驱动,用理性的乡村经营模式,唤醒了城市人“向往乡村”的感性消费观。“诗意地栖居”催生了农村发展的新型业态——这里既是城里人向往的休闲乐园,也是农村居民的幸福家园。 (本报记者 陆健 方曲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