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弟,过来尝下我们村种的苹果。这是去年底从山东引进的产业,苹果香甜得很。”近日,记者走进赫章县河镇乡海雀村,苹果基地里的村民王兴聪摘下一个苹果热情地打着招呼。他身旁的果园里已是果实累累,“10月底苹果就熟透了。我们村海拔2300米,高山苹果的成熟期也要晚一个多月。” 海雀村种苹果,效果怎么样?海雀村村支部书记文正友自豪地说:“我们村的苹果品质好,500亩苹果今年已订购一空,而且明年的也全部被客户预订了。”文正友还告诉记者,该村苹果基地目前覆盖222户农户。入股农户今年户均增收3000元,明年更是有望突破1万元。 海雀村曾是国家级贫困村,如今已蝶变为人均纯收入8493元的“生态村”,贫困人口从91户360人减少至4户14人,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的44.3%下降到目前的1.6%,退出了贫困村序列。文正友说,是“造血式产业扶贫”让村民彻底摆脱了贫困。 海雀村的气候条件和土质都非常适合种植高山水果,但因为过去村集体经济薄弱,没有能力对丰富的荒山资源进行开发。结合这个实际,赫章县将苹果、蛋鸡等种植养殖业作为该村产业扶贫项目,按照“村有主导产业,户有长效产业”的总体思路,依托生态资源禀赋,在各方扶贫力量的支持下,2015年从山东引进企业发展蛋鸡养殖,2017年11月又从山东引进企业栽种矮化苹果。通过“党支部+合作社”模式,大力推广蛋鸡养殖和苹果种植技术,使村里的矮化苹果种植达到500多亩,蛋鸡养殖也达到了20万羽。 海雀村学堂村民组村民王正高算了一笔账:“我家4口人3个劳动力,养了2头能繁母牛,2亩土地入股种苹果。我们夫妻俩又在蛋鸡养殖基地务工,今年全家的总收入8万多元,我家已经摘掉了贫困帽。” 产业发展了,环境也变好了。村支书文正友告诉记者,在政府积极引导和种植养殖大户的带动下,海雀村村民发展产业的热情十分高涨,而随着产业的发展,海雀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得到根本改善。通过整合资金,海雀村不仅修通了水泥路,还新建了文化综合楼,搭建起文艺舞台。在几代海雀人的努力下,全村30多个荒山头都披上了绿装……目前全村共有林地1.34万亩,森林覆盖率从5%上升到70.4%,林木价值达8000万元以上,人均经济存量约10万元。 “村子环境越变越美,民俗活动也开展得红红火火,前来游玩、洽谈生意的人络绎不绝!”村民王兴德说,“特别是今年的端午文化活动一炮打响,很多老板找上门,水果销路根本不愁。” 记者在海雀村新丰村小组,遇到了村里的民族服装加工厂老板王永刚开着新买的面包车,正载着一车刚加工好民族服装送货,他高兴地说:“以前村里通不了车,村民运送物资全靠肩挑背扛。今年,村里修通了水泥公路,通了汽车,解决了村民出行难,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大大改善,我们打心眼里感到高兴哟。” 行走在海雀村的青山绿水之间,田野里、车间内、果树下,产业脱贫一线的干劲十足,村村寨寨处处呈现出绿色产业映红百姓日子的生动图景。走进96岁村民安美珍家,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照片悬挂在客厅最显眼位置。唠起村里的昨天与今天,安美珍觉得特别幸福:“在党和国家的关怀下,我们现在的日子越来越好了,村民们不但在家门口打工,而且每年还村集体经济分红,大家收入也增加了,我们的幸福日子还长着呢。”(记者 黄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