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乡镇网

热门关键词:  杏林镇  请输入关键词  怀远县  龙扬镇  莲花寺

安徽和县乌江镇:练好“绣花功”做好扶贫“针线活”

2019-01-10 09:29 中国乡镇网(原创)
       (中国乡镇网安徽讯)结对帮扶联系卡 架起精准扶贫“连心桥”。“太感谢你了!”拿着帮扶干部送来的“老年卡”, 周集村李进宝自然村86岁张时英热泪盈眶。早在三天前,她听说老年人乘坐和县至乌江城乡公交可以免费,于是拨通了帮扶干部黄昌和的电话,咨询办理卡的事情。“没想到这么快就给我办好了。”
 
        为深入推进脱贫攻坚结对帮扶活动,乌江镇推行结对帮扶联系卡,卡上标明帮扶干部姓名、工作单位、联系方式等信息,在贫困群众家里墙上粘贴一张、让贫困群众随身携带一张。“民有呼、我有应,民有需、我有行”,贫困户有需要时能在第一时间联系上帮扶干部,最大限度缩小服务半径。
 
       “给贫困户购买鸡苗、为贫困户介绍就业岗位、送贫困户生活急用品、帮贫困户销售土特产、带贫困户去医院看病、帮贫困户打扫环境卫生……”急事、难事,大事、小事,事无巨细。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各级帮扶干部为贫困群众办实事2000余件次、化解历史遗留问题和信访诉求12余件、采纳群众的建议和意见28件,办结率100%,涉及政策咨询、代办报销、购买药品、矛盾调处等生产生活各方面,无缝对接贫困群众需求。
 
        结对帮扶联系卡方便了贫困群众办事和诉求,受到由衷欢迎和点赞。正如贫困户陈发兰所说:“现在办事只要一个电话,既方便又快捷,小小的卡片架起了与我们老百姓沟通的‘连心桥’”。结对帮扶联系卡虽然只是一张小小的卡片,但它却代表了一种服务态度,彰显了广大帮扶干部务实、便民、高效的工作作风和扶贫路上的责任与担当。
 
         扶贫政策收音机  让群众政策知晓“一口清”。“真好,有了这个‘顺风耳’,了解扶贫政策更方便了,就算不识字的人也能听得懂,记得住”。贫困户杨文全每天收听一小时“扶贫小喇叭”的好习惯,识别程序、脱贫标准、产业、金融、健康、教育、就业、社保兜底等相关扶贫政策都能牢记于心,随时随地“夸夸其谈”。“小喇叭”既能听收音机又能听扶贫政策,现在,许多贫困群众都对它爱不释手。
 
       乌江镇在脱贫攻坚政策宣传过程中,发现有一部分贫困群众,年龄大、文化程度低,听不懂扶贫政策和术语,宣传成效不明显。于是抓住群众喜欢听广播的习惯,为所有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免费发放扶贫政策收音机,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来解读各项扶贫政策,潜移默化地在贫困群众心中烙下扶贫政策“印迹”。 
 
       “原来不知道,养个鸡、种个菜还有补贴。明年准备多养些鸡,再种几亩田蔬菜,靠自己双手勤劳致富。”新濮村葛雄政有事没事就拿出来听听,就连睡觉前也会打开收音机听上一会扶贫政策。两年前,葛雄政被查出直肠癌,原本想放弃治疗的他,在村两委干部的再三劝说下,鼓足勇气到医院做了手术。现如今,手术顺利很成功,治疗用去的大额医疗费和后期治疗费用都有“351”“180”健康扶贫政策保障,解决了他的后顾之忧。现在的葛雄政身体慢慢恢复,有这么多扶贫政策支撑,重新燃起了他摆脱贫困、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和决心,对未来美好生活充满憧憬。
 
         收入支出明白账 激发群众致富“内动力”。“光伏收益2373元、金菜地入股分红800元、五保金5831元、土地流转1013元,还有公益性岗位工资收入……这是您家2017年10月1日至2018年9月30日全年收入共计16478.7元。来年还有什么打算? ”在金马村贫困户尹从发家中,帮扶干部刘义春和金马村驻村工作队员围坐一起,细算一年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等收入和支出明细,询问发展愿望、制定帮扶方案、落实政策到户措施,为贫困户致富奔小康出谋划策。明晰的讲解、细心的计算,让群众看到了未来、树立了信心、鼓足了干劲。“不算账不知道,我还真是万元户了。”看到自家一年收入相当可观, 2016年就已脱贫的尹从发笑得合不拢嘴,但他并不满足于现状,“趁着自己还能干得动,还得多努力,准备明年承包村里几口鱼塘,争取收入再增加几千元。”尹从发信心十足地表示。 在场其他人异口同声说“好,有志气”。
 
         脱贫攻坚,贵在精准。算清贫困户增收账,是个“针线活”, 不能漏算,也不多算,只有用最终计算所得的人均纯收入才能衡量是否达到脱贫标准,才能确保贫困户真脱贫、脱真贫,才能精准了解他们的家庭状况,做到因人施策、因户施策,精准治贫。全镇建档立卡1091户2261人贫困户家中,都有这样一张收入支出明白账,这是15家县直、7家镇直和镇村406名帮扶干部进村入户,对照2018年帮扶措施计划,面对面与贫困户一道细算的“明白账”,贫困户也着实打心里“认账”,既增加了脱贫底气,又增强了内生动力,更让贫困户近有对比,远有目标。算账算出自信心。2018年全镇107户184人高质量脱贫。(特约通讯员 余华兵)


 
(责编:叶子  媛媛)
微信扫一扫,即刻分享!
责任编辑:
首页 | 网站地图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网络110报警服务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版权所有 中国乡镇网新闻中心 投稿邮箱:2135293720@qq.com 电话: 4009-916-216 蜀ICP备13027954号

法律顾问:四川滨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旭 关于我们 | 加入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