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乌鲁木齐3月31日电题:春到达里雅布依——新疆沙漠村庄易地扶贫安置点见闻 新华社记者高晗、白佳丽 如今,塔克拉玛干沙漠有两个达里雅布依,一个是距离G315国道200公里的“旧”达里雅布依,一个是距离G315国道91公里的“新”达里雅布依。新旧之间,正在进行的一场历史性的脱贫人口大迁移。 于田县位于我国集中连片深度贫困地区之一的新疆和田地区,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近一半,165个村中就有161个贫困村,属于深度贫困县,达里雅布依就是其中之一。 无信号、无常明电、每年连续7个月的风沙、土地贫瘠产出低、旱涝贯穿全年的河水、几天才能走完的沙漠路……居住在这里的村民长期以放牧维持生计,脱贫增收困难,是困扰“旧”达里雅布依发展的难题。 2016年,在国家脱贫攻坚任务和生态恶化的双重考虑下,于田县将达里雅布依搬迁提上了议程,一年后,“新”达里雅布依在距离迁出地110公里外的地方拔地而起。 走进达里雅布依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一排排崭新的房子鳞次栉比,屋前小院,木制院墙,门前干净整洁的柏油路一直通到不远处的县城。安置点学校、卫生院、自来水厂、车站、旅游接待中心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安置房内电视机、电冰箱、抽油烟机等现代化装饰应有尽有,基本满足了搬迁群众的生活需求。 “自来水真甜”是搬迁安置点居民对记者最常说的一句话,他们对水管中流出的“甜水”很满意。当地蒸发量惊人,以前居民饮用水多为高氟、高碱水,远远达不到国家饮用水标准。今年政府投入资金,在当地兴建供水处理厂,解决存在多年的饮水安全问题。 “活了43年,第一次住上有钢筋混凝土的砖房。”牧民古力速汗·吾斯曼说。以前她家住的是用胡杨、红柳、芦苇、淤泥盘搭而起的“芭子屋”。这种夏不遮阳、冬不避暑、风起沙进的房子曾让她吃尽了苦头,与温暖、安全的新居根本没法比。 易地扶贫搬迁教育保障是关键,也是搬迁群众“搬得出、留得住”的有力支撑。 “不仅学校教学质量高,学生上学也近了。”达里雅布依小学校长艾则孜·托合提说。搬迁前,学校深处沙漠腹地,牧民居住分散,几十公里的上学沙漠路,学生往往要走上大半天。 搬迁不仅要搬出新天地,更要搬出好日子。牧民布外古力·买买提的商店经常卖断货,三天两头就要去县城进货;来自四川大凉山的支教老师罗小虎立下誓言“最少扎根五年”;牧民海日木汗·托胡提搬来了就不想走,天天想着进县城……“新”达里雅布依渐渐地热闹了起来。
“今年底,剩余的114户牧民也将搬迁至此,未来通过有组织的赴外地就业,发展旅游业、畜牧业、大芸种植等方式让居民脱贫致富,真正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目标。”于田县扶贫办主任唐明生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