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 在脱贫攻坚进入啃硬骨头、攻城拔寨的总攻阶段时,云南省“西畴精神”进脱贫攻坚地区巡讲活动在云岭大地拉开序幕。把实干、苦干、硬干、加油干、创新干的精神食粮送到脱贫攻坚主战场,鼓舞斗志,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的奋斗精神。 “坚决不能让大岩子挡住了岩头村的致富路……” “病魔没有压倒我,贫穷没有压倒我,暂时的生活困境更压不倒我,因为我挺住了……” “贫穷落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党员干部失去带领群众向贫困宣战的信心和决心……” 巡讲活动中,巡讲团成员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用简单、朴实的语言再现了西畴人自强不息、不等不靠、向贫困宣战的感人场面。 开山劈石谋出路 “村民卖头猪,得请人把猪抬出山去,工钱就要花掉猪价的一半。”巡讲会上,西畴县岩头村村民小组长李华明一开场就道出了生活在悬崖峭壁之上的岩头村有多难。身后的电子屏幕上,一张张老照片瞬间将聆听者带进了石旮旯。
不到西畴,难以想象西畴的自然环境有多严酷;不走进西畴,难以理解什么是“西畴精神”。 只有26万多人的西畴县地处滇东南的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石漠化率高达七成以上,一度被认为罹患“生态癌症”。 “地无三尺平、上山靠爬、下山靠溜”“春种一大坡、秋收一小箩”是上世纪90年代西畴的窘况。 面对山大石头多、人多耕地少、石漠化程度深、水土流失严重的生存发展困境,西畴人民不怨天尤人,不坐等受穷,用热血汗水与石漠抗争,勇敢地向贫困落后宣战,向石旮旯地宣战,向恶劣环境抗争。 肖家塘村4个人用6年时间在“猴爬岩”上凿出了5公里的进村路;身患癌症的女党员谢成芬,带领海子坝村群众苦干3年,硬化了8公里的进村路;张家老林村的张仁贵一家,4个人就有3个是残疾人,但他们身残志坚,用两年时间“抠”出了2.2公里进村路……铁锹断了,换!手磨破了,忍!人滚下坡去,爬起来!
地上没有路,劈山开道;山上没有树,封山造林;屋里没粮食,搬石造地……凭着“不愿过苦日子”的想法,西畴人民用比岩石更坚硬的意志和力量,创造了“搬家不如搬石头,苦熬不如苦干;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西畴精神”。 截至目前,全县共治理石漠化土地140多平方公里,建成“三保”台地10多万亩,全县的土地复种指数高达300%,森林覆盖率从25.2%提高到53.3%。搬石造地垒成的石埂更是长达5万多公里,连起来可绕地球一周以上。 也正是凭着这种精神,西畴人创造了石漠化治理的独特模式,找到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成功路子:从炸石造地转向综合整治,实施“六子登科”石漠化综合治理;从以小水窖建设为主转向“五小水利”工程建设,采取引、建、蓄、管、活,实行“五龙治水”;从修路保通转向路面提档升级,实行群众主动、精神鼓动、干部带动、党政推动的“四轮驱动”;从单一温饱村、小康村转向美丽乡村,推行宜居、宜游、宜业“三宜”新村建设……
小康生活干出来 “如今,村里的路通了,电通了,核桃树挂果了,乡亲们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了,我很欣慰,病魔没有击倒我,贫穷没有击倒我……”当谢成芬讲到终于带着乡亲们过上好日子时,台下掌声雷动,有人悄悄抹泪。 谢成芬被乡亲们推选为村民小组长后,她就立下了带领群众修通致富路、摘掉贫困帽的“军令状”。就在路修得热火朝天时,谢成芬却患上乳腺癌,住院仅10多天后,带着大包小包的药,急匆匆赶回村里,继续带领乡亲们修路。 路修通了,谢成芬的身体也渐渐好起来,到医院复查,癌细胞全然消失。村里人说:“真是好人有好报。” 曾经的江龙村,被戏称为“山头无帽子、山腰拉肚子、山脚盖被子”的“口袋村”,村民苦一年只够吃半年。如今,放眼望去,满眼的绿,水泥路环村绕寨,农家房屋焕然一新。村活动室墙上的几个大字“小康是干出来的,不是等靠要来的”,时刻警醒着江龙群众要勤劳奋斗。
一直以来,西畴人民始终以主人翁姿态,不等不靠不懈怠,上演了一个个自力更生的感人故事,做成了许多看似不可能的事。然而在巡讲会现场,他们并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慷慨激昂,只用最朴实的话语,讲出了自己的人生经历。 也正因如此,每到一处,巡讲现场座无虚席,干部群众倾心聆听,热烈掌声时而迸发。一位聆听者说,听得越入神,泪水掉得也越多。 “新时代的‘西畴精神’就是奋斗精神,就是自强精神,就是实干精神,就是创新精神。”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州委书记童志云说,西畴人民在长期的发展中用行动诠释了一个道理:偷懒懈怠和得过且过改变不了贫困落后的面貌,只有不怕吃苦、不怕困难、不懈奋斗,才能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脱贫致富需要精气神,“等靠要”换不来全面小康。保山市施甸县委书记施继平说,施甸县正处于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冲刺期,越是这样的关键时刻,越需要精神激励和鼓舞,“巡讲团的到来,是一场及时雨,为我们送来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西畴精神”耀云岭 新时代的“西畴精神”,是新时代实现伟大梦想的精神密钥,是“撸起袖子加油干”和“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这两句话的真实写照,是各族干部群众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重要精神内核和强大精神动力。 童志云说,弘扬“西畴精神”,就是要发扬奋斗精神,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奋战到底、拼搏到底,坚决完成好脱贫攻坚任务。 作为国家级贫困县,麻栗坡县于3月16日专门召开规模浩大的新时代脱贫攻坚“老山战役”总攻大会。县委书记刘扬说,要坚决打赢新时代脱贫攻坚“老山战役”,就要把无私无畏的“老山精神”和“西畴精神”结合起来,引导贫困群众由“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转变。 施甸县是杨善洲故里,县委书记施继平说,学习“西畴精神”,就要学习不忘初心的为民情怀、勤劳实干的实践品质,和自强不息的追梦精神。在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刘晋霞看来,善洲精神和“西畴精神”是一脉相承的:都是坚守一颗初心,不偏不倚;都是带着一份坚定,持之以恒;都是满怀一片赤诚,前赴后继;都是创造了一片绿色,千秋万代。 昭通作为乌蒙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今年要实现7个县区脱贫摘帽,624个贫困村和40.07万贫困人口脱贫出列。昭通市扶贫办副主任刘强表示,不仅要学好还要宣传好“西畴精神”,通过进村入户召开院坝会、村民大会等多种形式,增强贫困群众摆脱贫困的内生动力。 作为全国深度贫困“三区三州”之一,脱贫攻坚成为怒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大掣肘。巡讲会进行时,台下干部群众听得认真仔细;报告会一结束,他们又与巡讲团成员聚在一起,谈体会、说感受。泸水市扶贫办主任刘德华说,怒江的脱贫攻坚任务非常艰巨,更应该用“西畴精神”来激励干部群众,鼓足信心,攻坚克难。
在漫漫时间长河里,“西畴精神”已不再是西畴人的专属。正如巡讲团所期待的:“西畴精神”不仅是西畴人民的智慧结晶,更是云岭儿女的精神财富。 “‘西畴精神’折射出的是中国精神,是共产党人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苦拼实干的精神。”云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巡讲团团长宣宇才表示,“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西畴精神”正是当前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所需要的。 2019年云南省政府工作报告对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提出了明确要求:130万贫困人口净脱贫、2457个贫困村出列、31个贫困县摘帽、7个“直过民族”整族脱贫……
号角声声,战鼓阵阵。纵览云岭大地,脱贫攻坚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城拔寨的最后总攻阶段。生生不息的“西畴精神”必将激励奋斗在脱贫攻坚战上的云南各族干部群众,不等不靠不懈怠,苦干实干加油干,续写新的辉煌。(祝鸿伟、李发兴、程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