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贵州网讯(本网记者杨艳 柯薇)2018年1月,陶清霞和丈夫练发胜搬进了凤翔社区的新房子。这年春节,是五十多岁的夫妇俩在城里过的第一个大年。 陶清霞和丈夫原本是凤冈县绥阳镇的农民。由于时间和地域的关系,这些年,他们和亲戚朋友不常见面。住进凤翔社区以前,老两口在乡镇上租房子做点小生意,钱没赚着多少,老家的木屋却因为无人照看,已经破损到不能居住。
陶清霞新家挂上了旧居的照片 凤翔社区是凤冈县2017年易地扶贫搬迁县城安置点。社区占地面积168亩,共有29栋楼71个单元1600套住房,分为吉祥、如意、平安、和谐四个小区,安置了来自13个乡镇的1505户6432名搬迁居民。去年,陶清霞、练发胜和儿子拎包入住,新家是一套将近60平方米的两居室。现在,儿子已经大学毕业,在上海找到了工作。 新房子光洁的墙面上,挂着几张相片。是2018年他们的女儿女婿回来过年,一家人在新家团聚时拍的。陶清霞穿着喜庆的大红衣服,和家人拍了好些照片留念。最大的一张相片,是陶清霞和兄弟姊妹拥着八十多岁的老母亲拍的全家福。陶清霞说:“上一次拍全家福是多少年前,已经记不清楚,但搬家后的幸福生活却真真切切。”
陶清霞一家的全家福 练发胜说,他喜欢住在这里,最主要的原因是交通方便。2014年4月,练发胜骑摩托车去干农活,因为一场交通事故意外受伤。在医院接受了一个多月的治疗,他的左腿最终也没能完全康复,坐股神经坏死,腿部肌肉萎缩。现在,练发胜的身体里仍夹着两块钢板,可以支撑他勉强行走。“住进凤翔社区以后,想去哪个地方,我自己坐个公交车去就行。”凤翔社区位于龙泉镇凤翔南路,紧挨着凤冈县城中心。 搬进新家后,夫妻俩不忘勤劳致富。出了家门,下一个楼梯,就可以看见陶清霞和练发胜经营的一家小餐馆。夫妻俩以前去过广东、福建等地打工,也在老家种过辣椒,采过茶叶,用他们自己的话说,“什么工作都干过”。“像现在这样在家门口上班,并且是自己做老板的工作,还是头一份。”陶清霞乐呵呵的说,为了开餐馆,在社区学了40天烹饪。学习不仅不用交一分钱学费,每天还能领40块生活补助。
陶清霞家开在社区的餐馆 减贫脱贫,就业先行。为了让搬迁户“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能致富”,凤冈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牵头,在凤翔社区设置了就业创业服务工作站,为搬迁户开展就业创业登记、就业培训宣传和就业岗位推荐活动。 就业是最大的脱贫,也是“稳得住”最根本的保障。在就业保障方面,凤翔社区分类施策,保障搬迁居民生计问题。通过开展就业培训服务、引进企业让居民就近就业、开发岗位家门口就业、创业带动就业、组织化输出剩余劳动力就业等五种方式,促进搬迁群众从农民向产业工人转变,更好地适应新环境、新生活,确保实现了易地扶贫搬迁“一户一人”以上的就业目标。此外,针对社区55岁以上人员就业难的问题,社区还开展组织剩余劳动力采茶,举办技能大赛等活动,引导群众树立“比超赶学”的竞争意识,激发社区居民的主观能动性。截至2019年6月底,凤翔社区户均就业人数2.0以上,总就业人数3097人。
凤翔社区综合服务中心 据凤翔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党总支书记游绍英介绍,在凤霞社区党总支成立以前,他们先组建了临时党支部,并在13个乡镇成立了临时党小组,统一群众思想,为后续的搬迁工作奠定基础。随后,迅速建立健全组织保障体系,成立了以社区党总支为核心的党政组织体系,同步也组建了“工、青、妇、幼、残、军”等群团组织,从根本上保障了服务力量。 在后续工作中,凤翔社区实施“党员细胞”工程和党员结对帮扶项目,积极探索“党建+”模式,开展保姆式服务,手把手教会居民适应新生活,充分发挥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此外,依托集体经济实体,凤翔社区成立凤龙翔商贸服务有限公司,统一经营和管理社区经济实体,2018年积累集体经济112万元,有效破解了社区运转难题。今年7月1日,在全省脱贫攻坚“七·一”表彰大会上,凤翔社区党总支获得了“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党组织”的荣誉证书。
凤翔社区老人日间照料服务中心 搬迁是基础,后续是关键。一年多以来,凤翔社区在公共服务、就业保障、文化培育、基层治理等方面狠下了一番功夫。如今的凤翔社区,医院、幼儿园、惠民超市、社区礼堂、农贸市场、创业就业孵化园等一应俱全,是一个集休闲、商贸、居住于一体的综合性社区。孩子们可以就近入学,大人们也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从来没跳过舞的陶清霞,现在也学会了跳舞。加上雪亮工程的启动、智慧门禁的普及,凤翔社区的管理治理,已经日趋智慧化和透明化,社区生活和谐又稳定。
凤翔社区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所取得的阶段性胜利,既印证了易地扶贫搬迁的正确性,也向凤冈脱贫攻坚事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受地理条件、产业结构、财政等多方面条件的制约,易地扶贫搬迁是凤冈县最彻底有效的脱贫路径。面对“一方水土不能养育一方人”的艰难困局,生活在缺乏生存条件地区的贫困人口不用“移山”,也能“走出来”脱贫致富。 责编:冬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