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乡网

热门关键词:  杏林镇  鏉忔灄闀  怀远县  莲花寺  请输入关键词

富了村民 浓了乡愁

2020-11-11 15:31  来源:四川日报  本网编辑

  一县一策

  9月14日一早,记者驱车从平昌县城出发,沿着柏油公路,20多分钟就到了土兴镇华山村。一下车,古色古香的游客中心、微波荡漾的鱼塘、白墙青瓦的川东北特色民居映入眼帘。“现在,这里成了平昌县城的‘后花园’,再也不是原来那个交通不便、缺乏产业的偏远山村了。”华山村第一书记王涛说。

  在平昌县,变化的不仅仅是华山村。近年来,该县围绕“大交通、大产业、大旅游”思路,整合资源要素,引导产业向园区集聚,园区向景区集中,大力发展具有当地特色的生态观光农业、休闲体验农业、康养度假产业。

  如今,不少村民发现,村子里的产业活了,乡愁也更浓了。□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胡然段玉清钟帆肖雨杨

  交通先行 让产业活了

  近年来,平昌县深挖项目,启动实施国省干线建设项目4个、县乡道路改造项目5个、桥梁6座等,使全县道路里程从2014年的不到4000公里增加到现在的8000公里

  华山村位于土兴镇东南方向,距平昌县城直线距离不到10公里。但因高山阻隔,“原来从县城到村里,要从其他乡镇绕行60多公里,耗时一个半小时。”王涛说。

  不光华山村,平昌县地处丘陵地区,交通问题一度阻碍了不少村民发展产业、增收致富的步伐。

  产业发展,交通先行。近年来,平昌县深挖项目,启动实施国省干线建设项目4个、县乡道路改造项目5个、桥梁6座等,使全县道路里程从2014年的不到4000公里增加到现在的8000公里。

  路通了,产业也活了。最近几年,华山村引进3家企业,成立6家合作社,发展蚕桑、民宿、水产等产业,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15分钟从村里到县城,15公里内有两处高速路口……依靠便捷的交通条件,板庙镇大石社区找到产业发展新方向:建成3000亩水果扶贫产业园、50亩水产养殖基地等,实现集体经济年增收12.24万元。几年前,村民任明斌和其他33户贫困户全部告别土坯房,住进大石社区的易地扶贫搬迁聚居点。现在,任明斌在1公里外的产业园务工,“剪枝一天能挣60元,割草一天160元。”妻子也在村里的公益岗位工作,主要打扫产业园区的道路。

  而在该县白衣镇黄鹤村,当地为贫困户建设“小禽园”“小果园”“小菜园”等小微经济增收项目,还依托四川美日佳生物质能源有限公司建成秸秆碳化厂1座,成立民旺生态合作社,实行股权量化,让87户贫困户全部入股,实行保底分红。该村党支书张望称,现在的黄鹤村,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3万元以上,“从糠箩兜跳进了米箩兜!”

  文旅融合 让乡愁浓了

  如今,当地建设特色聚居点、打造传统古村落、打造产旅融合的旅游扶贫产业示范园,不断增强旅游业态的整体吸附力

  记者跟着王涛来到华山村村史馆。从外面看,村史馆白墙青瓦,极具川东北特色。“这是由村民老房子改造的。原来的房主已通过土地增减挂钩政策,搬迁至附近的聚居点。”走进里面,旧物、旧照片静静地向参观者“讲述”着山村的巨变。

  “有了产业,就要进一步传承历史文化,倡导乡风文明。”王涛说,为此,华山村建起村史馆,记录发展中的点点滴滴。“除了村史馆,还可去附近示范园画蚕茧,了解蚕桑文化。”如今的华山村,是一个农业、文旅、社区的综合体,激发了人们心底浓浓的乡土情结,也吸引了不少远道而来的游客。华山民宿管理人员杨方德介绍,刚刚过去的周末,十几间客房全满,“加上来吃饭的客人,流水有6000多元。”

  在大石社区,对集镇47户民居进行风貌改造,并完成222户危旧房改造,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如今,当地建设特色聚居点、打造传统古村落、打造产旅融合的旅游扶贫产业示范园,不断增强旅游业态的整体吸附力。

  “产业活了,乡愁也浓了,这几年不少在外务工的村民纷纷返乡创业。”黄鹤村党支书张望说。

  据悉,2019年,平昌县休闲农业旅游收入突破10亿元。

  一线故事

  从“石头村”到“童话小镇”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胡然钟帆段玉清

  9月14日早晨,送走最后两位度周末的客人,杜红波的民宿安静下来。今年是他回乡开民宿的第3年。在他外出务工的那些年,大石社区还叫大石村,一个大巴山深处的典型贫困村,曾因为路窄坡陡石头多,被村民称为“石头村”。脱贫攻坚以来,村庄模样大变,建成了远近闻名的大石“童话小镇”,村民吃上了“旅游饭”。

  道路修到家门口村庄旧貌换新颜

  大石社区位于平昌县板庙镇西南方向,距离县城仅15公里,开车到镇上也只需 3分钟。但在以前,大石村通往外界的路只有一条坑坑洼洼的泥巴路,“那时候到平昌县城50公里,需要绕道红云台、云台、荔枝等地,老百姓养的猪都难卖出去。”大石社区支部书记王万平说。

  变化始于2015年孙海峰的到来,他是平昌县卫生和计划生育监督执法大队派驻到大石村的第一书记。在村里第一场脱贫攻坚宣传会上,村民直截了当向他提出了修路的要求。

  经过孙海峰多次争取协调,在市县两级政府的支持下,2017年4月,大石村五社至桥沟村2.8公里联网路硬化。同年同月,省道101线也修到这里,并穿村而过。

  交通的变化,给村子找到了产业发展方向。“这里前有白衣古镇,后有三十二梁景区,路修通了,我们就想把这些景区串在一起,形成一个旅游环线。”孙海峰说,考虑到旅游业态,当时整个川东北都没有按照欧式风格打造的乡村,于是村里有了建设欧式“童话小镇”的念头。

  这个想法也得到了上级的支持。通过引进企业,大石村于2016年8月正式启动“童话小镇”建设。采取统规统建的方式,建成2个聚居点,解决34户贫困户107人的安全住房问题。同时,按照统一欧式风格,对大石村集镇72户民居进行风貌改造,通过乡村旅游带动老百姓增收。

  2018年4月,大石“童话小镇”正式开园迎客。如今,从“童话小镇”形似蘑菇的大门进入,左边是一个集30多种户外体验项目于一体的大型儿童主题乐园,属于孩子们的天堂;右边一栋栋彩色小洋房目不暇接,是一个欧式风格的新村聚居点。

  新村催生新业态村民吃上“旅游饭”

  伴随着特色小镇的建设,民宿、农家乐、茶馆、理发店、照相馆等新业态逐渐兴起,杜红波、沈翠林就是首批“吃螃蟹”的人。

  2016年春节,在外务工20多年的杜红波回到大石村。眼看着“童话小镇”拔地而起,他萌生了建民宿的想法。2018年元旦,杜红波家的“熊熊城堡”民宿落成开业,“现在一年能赚10多万元,在我们村算是中等偏上收入吧!”

  “熊熊城堡”的对面,有一家名叫七彩楼的农家乐,老板沈翠林也是返乡创业的一员。2016年6月,原本在福建做建材生意的沈翠林回大石村探望老人小孩,从此与“童话小镇”结下不解之缘。在众人的建议下,她在“童话小镇”附近开起农家乐,“现在平均一个月流水七八万元,除去各种成本开销,利润也有一两万元。”如今,守在家门口就能赚钱,还能就近照顾老人孩子,沈翠林觉得生活非常充实。

  2017年,大石村实现脱贫摘帽。村里成立富裕农业合作社和鑫宏达旅游合作社,前者在农业类产业中占股10%,后者通过对全村旅游业的管理、服务,每年为村里增添一笔稳定的集体经济收入。据王万平介绍,2019年大石社区人均年收入达14380元,较2014年实现了翻倍增长。现在的大石社区,吃、住、行、游、购、娱应有尽有,水、电、通信网络、电子商务等公共服务配套建设趋于完备,旅游业态的整体吸附力不断增强。

微信扫一扫,即刻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