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产业就是利用本地独特资源,开发名优农产品,转化为特色商品的现代农业。”在日前召开的河北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工作会议上,河北省副省长时清霜提出:“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我省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 今年以来,河北突出抓好特色产业发展,优质强筋小麦、中药材、食用菌分别达到298万亩、265万亩、32万亩,畜牧、蔬菜、果品三大优势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68.3%,同比提高1.6个百分点,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提升明显。 聚焦特色产品,在规模发展上下功夫 今年上半年,邯郸市农业特色产业产值占农业总新科技比重达47%,同比提高6个百分点,建成了中西部杂粮、东南部花生、东北部棉花、中东部高产蔬菜、西部“太行药谷”等优势明显的特色产业聚焦带,培育了“中国鸭梨之乡”等14个中国特色之乡。 为选准特色产业,围绕河北省政府《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特色产业的意见》《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等文件,坚持“一县一业”,指导县级加快制定特色产业推进方案,促进特色化和差异化发展。 今年,省级一般公共预算安排农业产业发展补助支出15.5亿元,其中3.49亿元重点支持蔬菜、中药材等特色产业项目和乳粉企业发展。以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为载体,引导要素集聚,整乡整村推进,重点100特色鲜明、优势突出、产业融合、竞争力强的国家和省级“特优区”。 同时,引导农民合作社向特色产业集聚,鼓励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相互参股、组建产业化联合体,支持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代耕代种、联耕联种、生产托管,带动规模经营,省里将重点支持一批示范合作社、家庭农场和100家特色产业省级产业化联合体。 坚持标准引领,在质量提升上下功夫 “全力打造质量农业发展‘金字招牌’,强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提档升级’。”承德市政府市长常丽虹说,全力打造一批“特优区”,平泉香菇跻身“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行列,10个县区成为国家、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每年供应京津绿色农产品超过500万吨。 据了解,近年来河北省争取各级资金,支持高效示范创建项目,重点推进棉花、园艺作物、粮油等绿色高产高效示范创建工作的开展。决定用3年时间健全10大类27种特色产业标准体系,实现产前、产中、产后环节全覆盖。实行内外销产品“同标同质”,健全出口产品和道地药材省级质量标准。 在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现代农业园区,全面实施标准化生产,指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生产档案,推行农业良好生产规范,力争用3年时间全省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覆盖率达到75%以上。 深入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集成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替代、绿化生态防控等适用技术,畜牧、水产业重点推行健康养殖,严控抗生素使用。强化质量监管,将“特优区”产品纳入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管理,推行合格证加二维码,到2020年全部实施可追溯。实施全覆盖抽检,特色农产品抽检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 强化科技支撑,在动能转换上下功夫 为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承德市与中科院、中国农大等京津68家高校院所建立协作关系,建成蔬菜、食用菌、中药村等农业院士工作站7家,全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经达到57%。 目前,河北18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围绕特色优质品种培育、绿色高效种植技术、精深加工、智慧农业、农机装备等重大关键性问题进行集中攻关。市、县也在组建专家团队,为特色产业发展提供全产业链技术支持。 在“良繁体系”上,实施特色产业种子工程科技创新专项,构建覆盖全省主要特色产品的种质资源创新与新品种培育体系,强化传统品种提纯复壮,加快建设特色产业良繁基地。推广“六个一”模式,推动校企、校地合作,以县域为单元,“围绕一个特色产业,明确一个承接平台,安排一笔专项经费,对接一个专家团队,建设一个科研推广中心,培育一批专业人才”,合力打造特色产业创新示范基地。 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围绕特色产业分类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现代青年农场主培养、环京津“万名脱贫带头人培育”等,每年计划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两万名,为特色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着力品牌打造,在市场开拓上下功夫 “多年来,我们突出玉田白菜特色,积极探索以‘猫王工贸’企业为龙头,以黑猫王合作社为骨干,以供港、供京基地为基础的特色蔬菜产业化发展的新模式,实现了合作社和农民的互利共赢。”玉田县黑猫王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金齐说,通过建基地、讲安全、强宣传、重营销等方式,重塑玉菜品牌,强力推进玉田白菜产业向绿色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河北大力培育特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实行品牌目录动态发布机制,传播良好品牌形象,引导社会消费。挖掘历史文化内涵,讲好品牌故事。结合特点鲜明表现形式,创作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传播养生保健知识,讲好特色故事,推动创意创新。 “人无我有是特色,人有我强是特色,人强我新是特色。”时清霜在讲话中要求,各地要不断注入现代农业要素,优化农产品生产结构,打造一批特色鲜明、优势聚集的区域品牌,加快形成科学合理的农业生产力布局。到2022年,全省农业特色产业增加值要占农业增加值50%以上,全产业链产值达到1万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