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剔除阻碍民营经济发展的制度性障碍,打通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力争通过三年左右努力,培育超100亿企业5家以上;深入开展“企业创新能力提升三年行动”,每年新增高质量合作项目200个……昨天上午,海安市委书记顾国标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开门见山道出了海安坚定不移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决心和目标,“我们将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特别是南通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切实提高政治站位,不断强化政策举措,努力打破各种各样的‘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助力广大企业搬动‘市场的冰山、融资的高山、转型的火山’,持续推进民营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民营经济是推动县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近年来,海安始终坚持“工业立市”,把推动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作为重要的政治责任和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强势推进,全市民营经济尤其是工业经济发展实现了“散转聚”“小转大”“弱转强”的长足发展。截至目前,海安市共有各类民营企业2855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83家,亿元企业251家。民营经济发展呈现出总量规模持续领先、质量效益显著提升、产业发展攀高走强等特点。24家企业入围南通市百强民营企业,全市领先;3家企业成为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5家企业被认定为全省“专精特新”小巨人,总量南通第一。 “我们将坚定不移推动各项政策落地见效、坚定不移助力民营经济做大做强、坚定不移加快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坚定不移营造尊重企业家的浓厚氛围。”谈及海安如何更好地贯彻落实全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顾国标连用四个“坚定不移”,展露了海安推动工作的力度和信心。
据介绍,在推动各项政策落地见效方面,海安将不折不扣落实好省政府出台的实体经济“降本”28条和南通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10条政策,坚决剔除阻碍民营经济发展的制度性障碍,打通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在助力民营经济做大做强方面,海安将深入实施“5123”工业大企业培育工程,力争通过三年左右努力,培育超100亿企业5家以上,50亿~100亿企业10家以上,20亿~50亿企业20家以上,10亿~20亿企业30家以上。持续推进科技创新综合体制改革试点,每年新增高质量合作项目200个、各类重大成果转化项目60个以上,力争到2020年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280家。在加快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方面,海安将深入推进“不见面审批”改革,确保营商环境评价继续保持全省前列;加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力度,确保制造业贷款总量占比持续走在南通前列。在营造尊重企业家的浓厚氛围方面,海安将切实提高企业家的政治地位,大力宣传他们的创业事迹,坚决保护合法权益,努力打造“亲”上加“清”的良好政商氛围。 (记者叶国 李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