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力有效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连日来,记者深入高寒冷凉山区永德县小勐统镇,看产业、访企业,和基层干部群众面对面交谈,探析当地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支撑作用—— 近年来,永德县小勐统镇以创新产业专业合作社发展模式为主线,通过政策扶持、资金倾斜、项目帮扶等措施,鼓励企业、专业大户、种养能手创办各种类型的专业合作社和行业协会。按照因地制宜、特色兼顾的原则,充分发挥专业村资源优势,以企业、合作社发展主导产业为契机,不断推动“一村一品”建设。小勐统农村专业合作社在实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过程中,强有力地发挥出了强村富民的杠杆作用。 租赁代榨+委托扶持+合作社 支柱产业由弱变强 时下正值甘蔗管护的最佳时节,在班老村道路两旁,蔗农们正忙活着培土、施肥、除草,到处是一片繁忙的景象。 “去年我们村老百姓共收到880多万元甘蔗款,户均收入1.57万元,经济效益好了,老百姓种植的积极性一年比一年高。”班老村党总支书记陶建美介绍,短短一年,班老村甘蔗种植面积就增加了2800亩,目前共有9800亩,在去年两季甘蔗款都得到了全额兑现的情况下,老百姓对于脱贫致富的信心越来越足。 据了解,班老村光热资源丰富,种植甘蔗历史悠久,是永德县主要的甘蔗产区之一,但受近年来糖业市场连续低迷、合作企业效益不好等因素影响,甘蔗种植面积不断缩减。 面对这样的情况,为有效破解产业发展瓶颈,小勐统镇成立了永德县龙康糖业公司,并与云南康丰糖业公司达成协议,采取“租赁代榨、委托扶持”模式,以1200元/吨白砂糖的加工价格租赁该公司相关设备代榨甘蔗,还按照蔗种和物资赊销、现金补助等方式,加大甘蔗基地种植扶持力度。同时,当地成立了班福甘蔗种植专业合作社,为成员提供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农产品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以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并与云南康丰糖业(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协议,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进行甘蔗产业的种植发展,农户所种植的甘蔗,由云南康丰糖业(集团)有限公司勐糯分公司统一定价回收。 “这样的发展模式保障了全镇甘蔗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帮助蔗农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确保了蔗区群众的稳定增收。”小勐统镇党委书记杨建虹表示,通过培育引进龙头企业,创新发展模式等措施有力地提振了老百姓发展甘蔗产业的信心。全镇2018~2019榨季共入榨甘蔗57843吨,拨付蔗农蔗款2429万元,新植甘蔗面积6990亩,拨付农户新植补助209.7万元,全镇甘蔗种植面积已达4.1万亩。 党建+电商+合作社+贫困户 传统产业由差变好 不久前,小勐统镇举办了首届“梅子箐”茶叶文化旅游节,恰逢春茶采摘季的梅子箐古树茶园迎来了来自省内外的数百名茶商和游客。在古茶树下,各地客商对当地大叶种茶独特的香型和饱满的质感赞不绝口。 “我们通过举办茶叶文化旅游节,以梅子箐茶为载体,对产业扶贫、电商扶贫、乡村旅游进行了一次全方位的探索。”小勐统镇镇长刘娥表示,举办节庆是打响“梅子箐”茶叶地域品牌的一次有益尝试。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当地还以茶叶专业合作社为平台,着力培养一批模范带头人,创建一批示范企业,有力提升茶叶产业促进农民增收、服务农村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地处冷凉山区的梅子箐村传统产业基础较为薄弱,但同样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土壤环境,造就了当地茶叶的优良品质。如何做足茶叶文章,助力产业发展?当地一方面从基地质量管控入手,有效提升产品品质;另一方面依托茶叶专业合作社的建立,不断提升当地茶叶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促进茶叶产业朝专业化、生态化、品牌化方向发展。 “合作社建立前,我们对梅子箐村实情、梅子箐茶特点及茶叶市场走向进行了分析,认为成立合作社对打响梅子箐茶品牌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梅子箐村委会主任张平安介绍,通过不断扩大产品知名度和对品牌化建设进行探索,梅子箐茶的价格从过去的每市斤10余元上涨至今年的每市斤平均600元。 说起近年来茶叶给自己家庭带来的变化,梅子箐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张治昆感慨颇深:“以前茶价不好的时候,家里9口人只能靠几亩玉米地勉强糊口。如今,光是3亩地产的茶叶鲜叶就能卖到将近7000元。”看到茶价逐年上涨,张治昆还在自家茶园的管控上动起了脑筋。“化肥农药肯定不能用,通过定期拔草、覆盖腐殖土提高土壤肥力,茶叶的产量和品质肯定会一年比一年好。”张治昆信心满满地说。 据介绍,为给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和帮助,当地采取“党建+电商+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将全村185户746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吸纳进合作社,仅鲜叶收购一项每人每年将至少获得600元的补助。同时以举办茶叶文化旅游节为契机,依托农村电商服务平台不断增加产品销路,有效拓宽了群众增收的“新路子”。 依托梅子箐茶叶品牌带动,有效助推了全镇茶叶产业的提质增效,今年小勐统镇实现春茶产量258吨、产值1032万元。 合作社+土地利用率+土地产出率 新兴产业由小变大 为切实保障老百姓在产业发展中受益,小勐统镇按照甘蔗、烤烟、生猪养殖、中药材、蔬菜等不同产业类型,将全镇11562户农户分类纳入不同的产业合作社管理。目前,该镇共有合作社16个,覆盖16个行政村,通过合作社的带动,全镇各产业齐头并进,发展势头欣欣向荣。 “小勐统村以‘山水田园,茶马古镇’为品牌定位,积极探索土地流转新机制,推动土地规范、有效流转,努力打造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田园综合体。”杨建虹介绍,小勐统村在引进“稻虾”连作寄养模式,探索生态链式农业循环经济过程中,通过养殖专业合作社的成立与贫困户建立了利益绑定连接机制。“农户可通过土地流转获得租金,建档立卡贫困户持股可参与项目分红,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贫困户劳动力用工可获工资,农户在拥有养殖技术后可以自行养殖,产品由公司进行订单回收。”杨建虹表示,项目为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小龙虾养殖产业作出了尝试,也为下一步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旅游观光农业转型发展打下基础。 为发挥低热河谷地区的区位优势,加大对热区蔬菜种植的扶持力度,忙牛水村农民专业合作社将产业发展资金40万元投资入股到源甸三冷库,并签订合作协议,每年收取3万元资金占用费。同时,冷库对两村贫困户蔬菜种植管理及采收技术进行指导,并对蔬菜产品进行收购,确保贫困户的蔬菜价格稳定、销路畅通,切实助力贫困群众增产增收。目前,全镇蔬菜种植面积达2.4万亩,产值预计超过2亿元。 大垭口村在发展生猪养殖过程中,采取“合作社+农户+生猪屠宰企业”模式,入股100万元到永德县实鑫食品贸易有限公司生猪屠宰场发展商品猪养殖,为德党镇、永康镇、小勐统镇中小学校食堂配送鲜肉。同时,使用60万元产业扶贫资金购置鲜肉冷冻车5辆、生猪运输车1辆,租赁给实鑫食品贸易有限公司用于生产经营,收取资金占用费给予社员分红。 以上事例在勐统镇创新合作社发展模式,实施“一村一品”过程中并不鲜见。“梅子箐的茶、湾甸的瓜果、班老的甘蔗真不赖;垭口的竹编、玉明珠的烤烟就是好……”这段顺口溜,就是小勐统镇在推进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中的真实写照。为加强对合作社的监督管理,进一步做大做强,全镇16个合作社共同出资成立永德县茶苑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采用“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运营模式,加快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提升当地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全面提高村集体经济实力的可持续发展。李春林 黄翘楚 文/图
责编:玉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