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乡镇网

热门关键词:  杏林镇  请输入关键词  龙扬镇  怀远县  莲花寺

食育:养幼儿身育幼儿心

2019-01-28 10:48 来源:中国教育报



河南省实验幼儿园的孩子们在食育活动中合作蒸馒头。胡昕欣 摄

  当下,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和多元化发展,食育被越来越多的幼儿园作为重要的课题进行研究。河南省实验幼儿园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幼儿园食育创新实践研究,给诸多幼儿食育探索者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范本。

  从自己种有机菜到开启食育研究

  幼儿如同刚长出来的嫩苗,在食物的滋养下方能长成参天大树。然而,接二连三的食品安全事件的曝光,让河南省实验幼儿园园长张秋萍陷入了深深的忧虑。

  本着对生命负责的态度,2007年,张秋萍带着园里的老师深入市场,对幼儿食品做了专门调研,但在这个过程中却遇到了问题。“部分食品是允许添加一定量添加剂的,但是哪些添加剂可以食用、用多少、对人体会有哪些负面影响……我们不清楚,也找不到专门培训的地方。”张秋萍说。

  当时,几家与该园合作的食品供应商,已经合作多年,且口碑不错,但张秋萍还是有些担心。怎样才能从根本上确保幼儿的饮食安全呢?张秋萍做了一个决定:找一块土质良好的地,让孩子们食用幼儿园自己种的有机蔬菜、瓜果。

  2012年,实幼利用农村土地流转,在距离郑州市区40多公里的新郑市薛店镇建起了占地246亩的食育课程实践基地——耕读苑。耕读苑应四季更替种植有机蔬菜、粮食作物及果树,养殖家禽、家畜,供应幼儿园及其分园粮蔬采购需求,目的就是让幼儿吃得放心。

  耕读苑建成后,实幼与北京师范大学博士沈立建立了联系,从而开启了“食育”研究。从此,耕读苑不再只是一个种菜的地方了。张秋萍和沈立认为,中国传承几千年的“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饮食文化,才是开展幼儿园食育研究的根基。于是,幼儿园开始了“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幼儿园食育创新实践研究”,用中国人的饮食智慧解决幼儿的健康问题。

  建设指向幼儿健康的食育课程

  幼儿园大(1)班的一角,3个孩子正在自主饮水,但他们水杯里的水各不相同。教师李颖说,如今,幼儿园每个班级都设有一个小水吧,一般会根据季节变化为孩子们提供不同功效的水饮用。佳佳说:“今天我要多喝点陈皮水,因为我咳嗽了。”浩浩则说:“我的舌苔没发黄,也没感冒、没咳嗽,大便颜色正常,所以我今天喝白开水。”

  有眼屎了可以喝菊花水;夜咳用胡萝卜缨子煮水;38.5oC以下的发烧,受凉发烧用葱姜煮水、葱根洋葱煮水,内热发烧用冬瓜白菜帮煮水……这些连成人都不一定知道的食物功效,实幼的孩子们却能随口道来,这一切正是食育的效果。如今,实幼坚持“精准食育”,在食养配餐专家朱春兰的指导下,开创了幼儿9种体质食谱、视力低下食谱、尿床食谱、节假日食谱等,最大限度地发挥食物的功效。

  实幼从中华传统文化入手,挖掘与食育密切相关的饮食文化、农耕文化、中医文化等传统文化中的教育资源。如今,已初步构建了中国特色的食育课程及幼儿园食育实施方案,建立了以食趣、食操、食知、食礼为核心的基本食育实践模式。

  食趣指向的是情感目标,在丰富多彩的食育活动中,让儿童把对味觉的美好记忆与科学合理的膳食统一起来,把愉快的食育体验和健康的食物融为一体,培养幼儿对健康饮食的积极态度和情感。食操指向的是能力目标,孩子们亲身参与蔬果花园和耕读苑的播种、照料、采摘等过程,从而习得种植的能力。在食育教室,孩子们从每周实际制作食物的过程中习得食物制作的能力。食知指向认知目标,通过各种各样的食物活动,让孩子们充分认识到食物的生长环境和特性,以及农耕的知识经验,如农作物种类、二十四节气、农业谚语等。食礼指向的是饮食礼仪目标,在食育课程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孩子们习得饮食礼仪,传承饮食有节、举止有度的饮食礼仪,达到童蒙养正的目的。

  “在每周食育工坊里动手做饭,是孩子们参与‘食操’活动的其中一项,整个过程20—30分钟。你不知道,孩子们认真做饭的模样可爱极了!”李颖说。食育工坊的布置颇具中华传统文化特色,中堂的上方悬挂着毛笔书法“儿童食育工坊”,中间是以五谷丰登为主题的大幅剪纸艺术作品,室内修葺了中国传统的灶台。此外,还有适宜幼儿使用的桌椅、厨具、橱柜、洗手池、食材储藏室、食材展示柜与食育书架等。

  以前,孩子身体稍微有点不舒服,家长就会在送孩子来的时候将一堆药送到保育室。如今,保育室几乎见不到药片了,这都得益于幼儿园推行的食育课程。

  在食育中让幼儿体验真实生活

  张秋萍记得,2012年时,她带幼儿园的孩子们出游。经过一片红薯地时,她问孩子们红薯长在哪里,孩子们看看天空又看看树,却不知道红薯长在地里。最让人啼笑皆非的是,孩子们一路上追着牛喊“牛伯伯”,牛不理他们,他们还嗔怪牛没礼貌……那次出游让张秋萍感触颇深。后来,她问孩子们,人们吃的食物是怎么来的,孩子们的答案五花八门:从市场买来的,从冰箱里拿出来的……

  张秋萍意识到,城市孩子们的所有认识都是通过动画片、童话书得来的,几乎没有过真实的经验,因此,让孩子们体验真实的生活,极为重要。

  排列整齐的案板、摆放有序的汤碗、挂成一列的围裙……这是实幼食育工坊里一道亮丽的风景。“2011年,食育工坊建成,我们为孩子们配备了刀(刀刃较钝)、瓷碗、电饼铛、烤箱等真正的厨具,目的是让孩子们通过食育活动了解大自然、敬畏大自然、感知大自然,与此同时,让他们接受真教育,真正懂得珍惜粮食、爱惜粮食。”张秋萍说。

  “老师,老师,我也要炒花生。”“老师,老师,我帮您找到了好烧的柴火!”“昨天,我拔到了一个好大的红萝卜。”

  在耕读苑,孩子们学着自主做饭时,有的到菜园里摘菜,有的在水池前洗菜,有的在田野里寻找可以燃烧的木材,有的在案板上小心翼翼地切菜。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表现出了很好的分工协作。而且,他们再也不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温室里的花朵”了,在这个大自然的课堂里,孩子们体验了真实的生活,他们的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的灵敏性正在被一点点唤醒。

  本报记者 张利军 《教育时报》记者 梁美玲

 

(责编:叶子  媛媛)

微信扫一扫,即刻分享!
责任编辑:
首页 | 网站地图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网络110报警服务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版权所有 中国乡镇网新闻中心 投稿邮箱:2135293720@qq.com 电话: 4009-916-216 蜀ICP备13027954号

川公网安备51050202000200号 法律顾问:四川滨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