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对高考改革蒙查查?看看这些热点问答
广东省高考综合改革方案的正式发布,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各种变化也给不少家长和学生带来了疑惑。对此,广东省教育考试院用一份详细的热点问答一一进行了释疑。 问:高考综合改革后相比现行高考制度,有哪些变化? 答:一是考试科目组合有变化。现行高考的考试招生分为文、理科两大类,科目设置为“3(语数外)+文科综合(政史地)或理科综合(理化生)”。高考综合改革后,不分文理科,科目设置实行 “3+1+2”的组合方式。其中:“3”为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数外,且数学不分文、理,“1”由考生在物理、历史2门科目中选择1门,“2”由考生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科目中选择2门。 二是计分方式有变化。现行高考考生总成绩750分,语文、数学、外语3门各150分,“文科综合”“理科综合”各300分,均是直接采用卷面分。高考综合改革后,考生总成绩750分,语文、数学、外语3门各150分,3门选择性考试科目各100分,其中,物理、历史2门直接使用卷面分,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采用等级分。 三是招生录取模式有变化。现行普通高考是由招生学校依据考生的高考总成绩择优录取考生。高考综合改革后,即2021年起夏季高考实行“两依据一参考”的招生录取模式,即由招生学校依据统一高考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科目成绩,参考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择优录取考生。 四是投档录取模式有变化。现行高考的志愿设置是以一所学校为一个志愿单位,每所学校下可以填6个专业志愿和一个是否服从专业调剂选项。高考综合改革后,夏季高考招生按照“院校专业组”方式实行平行志愿投档,一所院校有若干个院校专业组,每一所院校专业组由若干个专业组成,同一所院校专业组内的所有专业的选考科目要求相同,志愿填报及投档以“院校专业组”为单位。 问:普通高考实施“3+1+2”模式和传统的文理分科有何区别? 答:“3+1+2”的模式和传统的文理分科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一是目标导向不同。“3+1+2”的模式既体现了物理、历史学科的基础性作用,突出了高校不同学科专业选才的要求,也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是选择科目组合不同。“3+1+2”的模式,学生可根据个人爱好、兴趣、特长和拟报考学校及专业的招生要求以及高中学校的办学条件,在12种组合中自主选择,增大了考生的选择面。而传统文理分科仅有2种固定的组合供考生选择,其中,文科考生只能选择思想政治、历史、地理1种固定组合,理科考生只能选物理、化学、生物1种固定组合。 三是考试内容不同。“3+1+2”的模式中,学生参加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考试时不分文理,所有考生的考试试卷完全一致。而传统文理分科的数学考试科目,试卷的内容和难度则是有区分的。 问:考生确定选考科目时,为什么要在物理或历史中选1门,在其余4门中选2门? 答:这样设置的主要考虑,一是体现高校人才培养需要。高校、普通高中和学科专家普遍认为,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物理是自然科学类专业的基础性学科,历史是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的基础性学科。高中阶段学习物理或历史科目是大学阶段学习自然科学类专业或人文社科类专业以及其他交叉学科专业的重要基础。因此,将这两个科目作为限选科目,有利于考生为进入大学开展专业学习奠定扎实基础,有利于高校相关专业对学生的培养。 二是符合我省普通高中教育教学实际。广东省各地普通高中办学条件存在一定差异,将物理和历史作为考生限选的科目之一,可以与现有师资、教室等条件有效衔接,引导不同地区、中学的学生合理选择学习科目,科学规划学业生涯,为进入大学继续深造奠定坚实的专业基础。 三是有利于学生多样化成长发展。学生可从4门科目中选择2门参加选择考,理论上有12种组合。相比改革前文理分科的两种学科组合方式,不仅增加了学生的选择权,而且促进了文理交融,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学其所好、考其所长的原则,更加符合教育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更多机会。 同时,为了便于投档录取,高校在安排招生计划时,将分物理和历史两个类别分别编制;在录取时,也将按照选物理的考生和选历史的考生按两个序列分别排队录取。也就是说,同一名考生无法同时在物理和历史两个队列中排队录取,因此考生只能从物理和历史中选择1门参加选择考。
■新快报记者 王娟 通讯员 粤考宣
责编:玉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