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乡网

热门关键词:  杏林镇  怀远县  莲花寺  鏉忔灄闀  龙扬镇

报考专业与个人潜能的成长

2021-07-03 10:50  发布:中乡网  责任编辑:晓东

  每年高考成绩出来后,考生和家长都会纠结于报考什么学校和什么专业的问题,只是不同分数段的考生纠结的问题有所不同。成绩特别好的,主要在上清华还是上北大之间做“哪个更好”的选择题。成绩比较差的则是在上一所一般学校还是来年复读之间进行选择。对于大多数成绩中等的学生来说,选择就不太容易了,因为考分既不太高却也不太差,报好一点儿的学校担心录取不了,选差一点的又心有不甘。这种患得患失的感觉最折磨人,可偏偏同类同质的学校太多,而自己所在分数段的考生也多,或许仅仅因一分之差,就可能与心仪的学校失之交臂。故此,考生与家长的焦虑可想而知了。

  平心而论,由于就业中的“唯出身论”,使得学生在选择学校方面更看重985、211以及现在的“双一流”这些学校,只不过在现在的学校之间,同质同类者居多。就拿同一个专业来说,全国不同院校所开设的公共课专业课等课程基本相同,所选的教材相近或几乎就是统编的,如果非要找出不同点,大概就在于一个学校的基础设施及学风方面了。四年后无论你从哪所学校毕业,同一专业的学生所应掌握的专业知识差别并不是特别大,如果非要找出区别的话,那就主要在个人的修为和素养方面了。

  在专业的选择方面,学生的可选项倒是挺多,只不过有的学生是在对专业和对自己都有准确了解的前提下所做的选择,而有的学生的选择则是在老师或家长的指导下,根据热门或冷门标准做出的,当然也不乏一些全“蒙”的学生。就法学而言,尽管这几年法科学生要经历“天下第一考”且就业难的“名声”在外,但依然挡不住学生的向学之心。只是问及对法学专业有多少了解时,学生们的第一反应无一例外地是要背许多法律条文,可是天地良心,要学好法学并且将来能胜任法官检察官律师的工作,真的是不需要背条文的,因为在实际工作中,只要能在法典中查到条文即可。

  再譬如许多学生选择会计专业时,唯一的依据不过是家里有亲戚在会计师事务所工作,而且挣钱还不少而已。至于选择学习日语等小语种的,其原因不过是曾去日本旅游过,觉得日本这个国家及其文化还可以。

  对于选择哪所学校以及选择什么专业,都应该考量个人的兴趣爱好、性格、特长及家庭经济条件等各种因素,因为他人给出的建议,依据的都是不同的标准,标准不同结论自然就呈现差异。张中行老先生在《流年碎影》中,回忆他在北大学习时的情形,说到在大学里课程门类的选择有没有高下之分时,就讨论了因标准不同而导致结论不一的问题。“标准难定,一也。比如实用不实用是个标准,提出一门,问甲,说实用,问乙,可能说不实用,问丙,还可能说,不实用的反而有较高的价值。其二,还要看由谁讲。同样一门课,由甲讲,也许庸庸碌碌,换为乙讲,就可能大有新意。其三,还要看由谁评定。有此多种不易解决的困难,学校和学生只好都用陶渊明的不求甚解法,比如唐诗是老字号,就开讲唐诗的课;甲乙丙三位先生都能讲唐诗,就安排一位去讲;对学生而言,唐诗是必修就修,是选修就凭灵机一动,或选或不选。”

  套用张中行先生的分类法,专业的选择也大抵如此。比如说关于有用或无用这一说,有人说建筑行业现在比较发展,那就学习建筑学,殊不知自己欠缺学习建筑所需的才智;学哲学在社会上用处不大,选择的人寥寥无几,所以该专业的招生就只能靠调剂,可在毕业时却发现去中学教政治课很抢手。

  就专业的重要性而言,也有官方和民间评判标准的差别,比如我们高校中的某些专业,就属于全球“仅此一家,别无分店”类型的,一般人认为这类专业有点儿太过形而上,但在正式的评价体系中却又是至关重要的。有些专业是非常有用且就业前景也非常不错的,但选择的人却很少,即便经由调剂招满了名额,也会在来年转专业的过程中流失掉一大批,如医学院的护理专业即是如此。

  经过上面的分析,会有人问选择报考专业到底有没有一定的章法呢?那就是依据自己的天赋潜能,听从自己的本心,再综合其他的因素进行选择就可以了。他人的建议再好,最终的决定权还在于自己。

  纵观现代大学教育,将就业率作为一项人才培养的指标,似乎成了举办者的主要宗旨。当大学教育走出“职业教育”的局限,侧重于让每一个人充分地认识和评估自己的特长与潜能,选择与自己本心所契合的专业,辅之以一个开放的、自由的学术环境时,大学培养出思想巨擘或科学巨人的可能性也将会随之增加。(马建红 法学博士 漫画/陈彬)


来源:北京青年报

微信扫一扫,即刻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