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乡网

热门关键词:  杏林镇  怀远县  莲花寺  龙扬镇  鏉忔灄闀

村里考出去的10个大学生 都听过他的“坝坝英语”

2022-08-16 09:28  发布:中乡网  责任编辑:晓东

在院坝里上课的孩子们

刘晓生在书写板书

  贵州乡村的夏天凉爽惬意。午后,猫儿狗儿懒洋洋躺在阴凉地里。桐梓县海校街道水井村的一块空坝上,整齐的英文朗读声,让这个村子显得格外不同。

  “唰唰唰……”一位长者在黑板上书写着他这堂课要讲的重点。十里八村耳熟能详的“坝坝英语班”一晃已开班10年,他叫刘晓生,今年73岁,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退休教授,也是“坝坝英语班”的创办者。

  这10年里,每年暑假,孩子们都会期待“教授爷爷”的到来,刘晓生也会如期而至。村里考出去的10个大学生,都曾听过他的“坝坝英语”。

  从1个到60个

  今年暑假,是刘晓生给山里孩子辅导英语的第十年,“坝坝英语”也迎来了人数上的“巅峰”,足足有60个学生来上课。娃娃们每天准时来到坝坝,自觉地摆好桌椅板凳,掏出书本笔记,一个个听得特别认真。

  十里八村远近驰名的“坝坝英语”就起源于这个院子,也一直在这个院子里。

  2012年,刚退休没多久的刘晓生和老伴来到桐梓县水井村烂坝子组避暑,恰好碰到邻居家读初中的孩子正在学英语,作为曾经的大学外语教学组组长刘晓生来了兴致,想看看山里的孩子英语学得怎么样。

  孩子读完,刘晓生却皱起了眉头。“相当差劲……”刘晓生心里想,不过有着46年教龄的他嘴上却说:“你重新读一下,我给你讲讲。”就这样,这个娃娃成了他的第一个学生,如今这个娃娃已经研究生毕业。

  英语是不是大多数乡村孩子的共同难题?他萌生了免费教课的念头。最开始,刘晓生的“小课堂”在坝子上讲、在家里面讲。后来学生多了,家里摆不下,遇上刮风下雨坝子上又摆不了,学生家长就你10元我20元凑了400多元,凑出了一间教室。

  具体来说,就是隔壁邻居周婆婆把放打米机的房间腾出来,家长凑钱买黑板、桌椅,大伙一起打扫院坝,折腾出了一间教室,英语班正式开课。不过,后来教室也坐不下,“坝坝英语”最终又回到了坝子上。

  从1个到10个,学生越来越多,水井村的孩子暑假有了好去处,甚至其他村的家长也带着孩子慕名而来。今年暑假,学生人数达到60个,这是10年来人数最多的一年。

  每年8月初来贵州,9月初开学回重庆,每天免费教学4个小时,风雨无阻从未缺席。

  为了方便教学,今年刘晓生还为学生们统一了学习教材。他说:“我能得到乡亲的认可,跟他们相处得跟一家人一样,这大概就是我目前最大的快乐,我愿意看这些孩子一步一步成长!”

  “撑着伞也要把课上完”

  在山东念大学的骆礼杭是英语班首批学生之一,她眼里的“刘爷爷”很“倔”。也正是刘爷爷,让她第一次发现学英语原来是一件这么有趣的事情。

  她回忆起去年,有一次下大雨,所有小朋友都坐在屋檐下避雨,“刘爷爷一个人撑着伞,站在雨里,坚持上完了那堂课。只要爷爷在上课,我从未缺席过。”即便上了大学,暑假回家,她依然要去听课。

  “坝坝英语班”带给她的帮助,不仅体现在分数上,更影响着她的人生态度。从前听着“刘爷爷”讲书本外的知识,梦想的种子便在她心里埋下,指引着她走出大山,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上大学后,每次遇到难过的事,她都会打电话给刘爷爷,“他说的话总是让我很宽心!”

  教出10个大学生

  来自桐梓县容光镇的学生远闯,让刘晓生印象深刻。远闯前几年以优异的成绩被桐梓某重点中学录取,但英语却只考了58分。后来,当刘晓生听到远闯朗读英语,才明白他的英语成绩为何拖了后腿。

  原来,远闯因为发音有问题不敢读,也记不住。

  找到根源后,刘晓生引导他诵读和背读,讲解发音部位和要领,以初三年级课文为例,同时搭建起了孩子英语语法的整体框架。如今,远闯已经在读大三。

  “桐梓的这些孩子很棒!”刘晓生介绍,虽然每年面对面上课的时间不长,但是教给他们学英语的方法却很有用。孩子们分成两个班,小班初中以下,大班初中至高中。小班一天一节课,大班一天两节课。小学侧重读写记,中学则侧重语法。

  10年里,村里考出的10来个大学生,都曾是刘晓生“坝坝英语班”的学生。“在我这儿学习的孩子,高考时几乎都考出了自己的历史最高分。”刘晓生很自豪。

 “不拿群众一分一毫”

  来学“坝坝英语”有一个条件:学费分文不收。这是水井村公开的秘密。当地人尊重刘老师的意思,一同默守这份情意。

  “饭不吃,水不喝。”“硬是丢礼物给他,他也要想办法还回来。”村里经济条件好一些的家长,都想多少掏点学费表心意。可每次这事一提,刘晓生就要冒火。

  刘晓生说,他是军人家庭的孩子,自己也是一名军人,从小的理念就是“不拿群众一分一毫”。

  为拒绝村民们给他送东西,他还专门挑选了三户村民,每户支付100元,定时到他们的菜地里采摘新鲜蔬菜。“又新鲜又方便,还能现摘现吃,特别安逸。”刘晓生说,这样村民们有钱收,他和老伴也能吃到原生态的蔬菜,一举两得。

  后来,遇到村民送来的菜实在退不回去时,刘晓生的老伴李婆婆就网购一些书、笔等送给孩子们。

  “不拿群众一分一毫。”刘晓生说,“虽然没有物质收入,但我收获了超越物质和虚名的满足感。”
 

 桃李满天下

  在重庆外国语学校的开学典礼上,校长唐刚把刘晓生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他对孩子们说:“一个人可以平凡,但绝不可以平庸;一个人未必光芒万丈,但绝不能黯淡无光。”

  刘晓生正是重庆外国语学校招收的第一届学生。1963年,重庆外国语学校创立,成为全国仅有的7所外语学校之一。当年面向全市招生80名学生(英语、俄语各40名),刘晓生就是其中的一员。

  后来,他上山下乡,入伍,由部队送往四川大学外文系学习……退休前是原第三军医大学(现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外语教研室教授,曾任该校硕士博士外语教学组组长。

  前几天,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也在学校官方多个渠道的账号转发了刘晓生的事迹,执教30多年的刘晓生,可以说桃李满天下。在他的学生中,有中科院院士,也有知名专家,还有许许多多教授和讲师。

  刘晓生曾经讲过,“教育的目的,不是去灌满一瓶水,而是去点燃一盆火。”他至今追求“一个好的教师可以塑造孩子的一生”这个理想。

  “明年你还会来吗?”面对这个问题,刘晓生笑着说:“如果没有特别的事,我一定会再来。”


来源:重庆晨报

 桃李满天下

  在重庆外国语学校的开学典礼上,校长唐刚把刘晓生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他对孩子们说:“一个人可以平凡,但绝不可以平庸;一个人未必光芒万丈,但绝不能黯淡无光。”

  刘晓生正是重庆外国语学校招收的第一届学生。1963年,重庆外国语学校创立,成为全国仅有的7所外语学校之一。当年面向全市招生80名学生(英语、俄语各40名),刘晓生就是其中的一员。

  后来,他上山下乡,入伍,由部队送往四川大学外文系学习……退休前是原第三军医大学(现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外语教研室教授,曾任该校硕士博士外语教学组组长。

  前几天,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也在学校官方多个渠道的账号转发了刘晓生的事迹,执教30多年的刘晓生,可以说桃李满天下。在他的学生中,有中科院院士,也有知名专家,还有许许多多教授和讲师。

  刘晓生曾经讲过,“教育的目的,不是去灌满一瓶水,而是去点燃一盆火。”他至今追求“一个好的教师可以塑造孩子的一生”这个理想。

  “明年你还会来吗?”面对这个问题,刘晓生笑着说:“如果没有特别的事,我一定会再来。”

  综合上游新闻、华龙网、人民网

微信扫一扫,即刻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