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营养配餐到绘本讲述,从基本照护到应急处理……近年来,伴随着普惠托育政策的落地,托育行业快速发展,相关人才的培养也在高校加速推进。目前,四川有哪些高校开设了托育相关专业?这些专业与传统的学前教育有何不同? 在四川科技职业学院,培养托育人才的专业是该校幼儿师范学院的“早期教育”专业。该专业开设于2020年,侧重于0—3岁婴幼儿早期的托管教育,专业课程涵盖婴幼儿发展心理学、早期教育活动设计、家庭教育咨询等模块,同时融合脑科学、营养健康等跨学科知识。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也引入了AI技术,比如‘带娃’的实践课程,学生可以通过AI仿真婴儿和VR设备,沉浸式学习给0—3岁婴幼儿冲奶、喂奶、拍嗝、换尿布、判断疾病等回应性照料技能。”四川科技职业学院副校长、该校幼儿师范学院院长邹敏介绍,该校主要依托校企合作方式进行托育人才培养,学生就业方向主要是成都及周边的早教机构、托育机构,2025届毕业生就业率达98%。 据央视网报道:数据显示,我国3岁以下婴幼儿人数约3000万,超过三成婴幼儿家庭有托育需求。在这一背景下,建设一支专业的托育教师队伍迫在眉睫。四川同样面临托育师资结构性短缺的问题。 三年前,四川护理职业学院开设了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今年,该专业首届103名学生顺利毕业,走上了工作岗位。在四川护理职业学院副院长梁小利看来,与传统的学前教育不同,托育更侧重于0—3岁婴幼儿的照护与健康。所以,学校充分依托医护专业优势,在专业课程设置上,除了基本的托管教育外,增设婴幼儿护理与急救、小儿推拿等医学内容。“同时,我们学校也是保育师技能培训基地及鉴定机构,学生在校期间即可考取证书,有效节约了用人单位的培训成本。”梁小利说。 截至2024年底,四川省共有托位33.5万个,每千人口托位数达4.0个。近期,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四川省普惠托育服务机构认定及补助管理办法(试行)》,明确对认定为普惠托育服务机构的单位,按照全日托在托人数及在托月数,给予每人每月200元的运营补助。
当前,随着适龄儿童数量结构的深刻变化,学前教育向下延伸至0—3岁托育阶段成为必然趋势。从加强从业人员应急知识和技能培训,到解决托育师资短缺问题,四川在积极推动幼儿园教师向托育工作者转型之外,越来越多高校开设相关专业也是推动学前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回应家庭育儿需求的有效路径。来源:川观新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