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记者操戈 邓卫哲 “我们的扶贫蘑菇得到了韩部长的点赞,兄弟厉害吧!”4月11日,海南定安龙湖南科食用菌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孔利在电话里有些得意地告诉记者,当天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到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考察时,详细了解了他们与热科院环植所合作的食用菌生态循环农业项目,并高度肯定这一模式。 49岁的退伍老兵吴孔利,以前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会与蘑菇结缘。1991年他从部队退伍复员后,回到老家的定安牙膏厂工作,谁料2012年企业转型,工作20多年的自己也被迫下岗。 下岗后,闲不住的吴孔利决定尝试创业。2013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吴孔利了解到海南的蘑菇主要靠岛外输入,而老家大片的橡胶林下如果能够种植成功,一定有市场。经过咨询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以下简称:热科院环植所)有关专家后得到了肯定答复。 说干就干,在部队养成雷利风行习惯的吴孔利很快就和家人合股成立了海南定安龙湖南科食用菌有限公司,主攻食用蘑菇种植。苦干几个月,建起了3个简易蘑菇棚,并试种成功。 可没想到,蘑菇正好要卖钱,2014年超强台风“威马逊”袭击海南,三个蘑菇棚全部被吹毁,损失惨重。吴孔利却从未想过放弃,他拿出了当兵做事情敢冲敢干还敢拼的品质,在政府的担保下贷款 300万元,重新盖起了新的蘑菇棚,这次他也比之前更加用心管理,没日没夜的在棚里干。 随后,良好的市场反映,让吴孔利的蘑菇种植规模越来越大,大棚逐步发展到2万平米,此时却又出现了新问题。蘑菇采收后,如何处理数十万包的堆积如山的菌包让吴孔利犯了愁,放着污染环境,想卖又没人收,而且从东北长途运输过来的玉米芯和秸秆做菌包材料费钱又费时。 第一次的失败也让吴孔利明白,单一的蘑菇种植风险太大,还是要种养结合,多元化发展。于是从2016年开始,吴孔利正式与热科院环植所建立起长期科技合作关系,尝试生态循环种养。在他的生态循环种养产业链里,蘑菇种植只是其中一环,还有鸡、猪、牛、羊等养殖和有机瓜果蔬菜种植,这些无一例外都和他的蘑菇有关。 热科院环植所副所长李勤奋介绍,为了降低生产成本,科研团队用种植巨茎草来代替玉米芯和秸秆做菌包,一吨不但能节省成本500元,而且剩余的巨茎草茎叶还可以养殖猪牛羊等家畜。蘑菇长成采摘后,这些菌包废料可以拿去养殖蚯蚓和凤凰虫,养成的蚯蚓、凤凰虫和成品蘑菇中的残次品混在一起,可以用来喂鸡、养鱼;经过蚯蚓消化变成有机土的培植废料,则可以用来培植有机瓜菜,这就形成了一个生态种养循环的闭环。 “生产全过程没有废料,只有原料,环保又增收。”吴孔利高兴地说,有了科技支撑,我们可以生产出猪肚菇、袖珍菇、灵芝、茶树菇、草菇、香菇等多个食用菌品种,每天供应给广东、海南的50多家酒店,一年365天不停歇。 产业做大后,吴孔利一直想着如何带动周边村民一起致富。从2016年开始,吴孔利先后带动了定安县龙湖镇600多名贫困户通过扶贫资金入股方式发展蘑菇产业,每年累计分红超过34万。 只要贫困户有工作意愿,都会优先解决工作。针对贫困户缺乏技术的现状,吴孔利提出,通过“临时工+免费培训+技术考试+合格转正”的方式,让贫困户边干边学,在有钱可拿的同时还能学到技术。2018年,吴孔利的生态种养基地实现产值3100多万元,为包括贫困户在内的230多名当地农民提供了就业岗位,每人每月平均工资3000元。 除了带动定安本地贫困户发展产业脱贫外,吴孔利还多次受邀参加海南省脱贫致富电视夜校,为贫困户们分析海南蘑菇产业的发展现状、经济效益、发展前景及市场竞争力。通过电视给大家细致讲解蘑菇的培育方法,以及在培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何让蘑菇成为连接种植业与养殖业的纽带,有效实现农业的生态有机循环等问题。 几年来,吴孔利先后为琼海、五指山、琼中等地的3000多户农户提供技术指导,调配菌包等生产资料。电话中,吴孔利还告诉记者,今年基地将扩大6万多平米蘑菇棚,增加120多个就业岗位,希望海南更多农民早日通过种植蘑菇实现致富。 从下岗工人到脱贫攻坚致富带头人。吴孔利说,支撑自己走到今天的动力是“退役不退志,退伍不褪色”的中国军人那份拼搏奋斗精神。 (责编:冬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