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乡镇网安徽讯)近日,记者来到和县善厚镇皂角村,贫困户李立兰正在床前服侍儿子胡守余。由于患有间接性精神分裂症和糖尿病,胡守余失去了劳动能力,长期躺在床上,靠药物维持生命。当记者聊到两名捡拾孩子的情况时,李立兰的脸上充满了自豪之感。
李立兰与儿子胡守余
路拾弃婴 尽心抚养
李立兰先后养育了三男一女,但她长期和三儿子胡守余生活在一起。由于看管不慎,孙子在五岁的时候溺水身亡,儿媳自此受了刺激,身体不好,不利生育,胡守余便想抱养一个孩子抚养。1996年寒冬的一天夜里,李立兰在干活回家的路,捡拾一名弃婴,给他取名胡路路,意思是在路边捡拾的孩子。没有想到的是,儿媳不肯抚养路边捡来的弃婴,因为是男婴,家里穷,将来负担重。李立兰却毅然地说:“你们不要,我来养。”
儿媳无心抱养男孩,却一直希望有个女孩。也许上苍怜悯,几个月后的一天黄昏,李立兰在回家的路上,忽然听到路边有婴儿的微弱哭声。循声而去,李立兰发现了一个只有二三个月大的女婴。虽然家里有了可爱的“路路”,但再要一个女孩子,始终是儿媳的一个心愿。李立兰把孩子抱回了家。
见到李立兰又收养了一名女孩,儿媳虽然同意收养,给孩子取名“胡巧莲”,但因为不懂怎么育养,抚养两名孩子的一切事情多半落在李立兰的肩上了。20多年来,李立兰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一边照顾瘫在床上的儿子,一边还要含辛茹苦抚养路路和巧莲。有邻居劝她:“养两个小孩负担太重了,不如趁他们年龄小,不记事,送去福利院,至少送去一个,减轻你的负担。”但是,生性善良的李立兰却毅然决然地说: “我既然收养了这两个小孩,就会一辈子照顾他们的。”
扛起重担 不畏艰难
2008年,家里的顶梁柱去世了,照顾三个孩子的重任落在李立兰一个人身上。她收入微薄,仅仅靠着6亩多田维持生活。插秧、种稻,她一个人撑起这个家,给孩子们温暖安乐的“小窝”。 2012年,胡路路、胡巧莲均以优秀的成绩就读和县第二中学。李立兰跟去陪读,胡路路非常懂事,说:“奶奶,我住校,你去陪妹妹吧。”三年的陪读生活让年逾七旬的李立兰尝尽了人间的酸甜苦辣。孩子正在长身体,学习任务也很重,儿子提供的生活费根本不够用,为给孩子增加一点营养,李立兰利用空闲时间在和城走街串巷捡拾废品。望着碗里时常增添的一道荤菜,“兄妹俩”你推我让,孙子路路还经常故意留下的一点荤菜,想给奶奶吃。这一幕情景总是让在一旁的李立兰潸然泪下。
懂事的“兄妹俩”没有辜负奶奶的殷切期望,高考中,胡路路考出了601分的好成绩,被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录取,另一个也顺利就读厦门大学。李立兰二十七年抚养弃婴的事迹经媒体报道后,社会各界纷纷伸出援手,积极解决“兄妹俩”的学费。胡路路看在眼里,只能把感激和感恩之情深深埋藏在心底,“毕业后,我一定好好报答奶奶,报答社会!”他说。
不依不靠 自强脱贫
2013年李立兰一家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尽管家里有各种困难,但她不甘心守着贫困户的帽子,靠着政府过日子。“党的政策好,我们既有低保养老金,还有各种分红。”李立兰说。
2018年,由于精神病复发,胡守余住进了西埠镇腰埠精神病院。李立兰告诉记者:“住院看病吃药产生的7000多元都报销了,孙子孙女都在上大学,学校都安排了勤工助学岗位,现在生活负担减轻了很多。”
为了增加收入,今年77岁的李立兰当起了猪倌,从养殖大户家里捉了3头小猪,精心喂食、打扫猪舍,她总是在忙碌着。“我虽然老了,但不能坐等着政府的帮助,得要自己的努力才能过上好日子。”去年,李立兰养猪挣了1万多元,加上户联光伏收益、食用油脂加工项目收益、金菜地分红等各项收入,一年纯收入达34000多元。(特约通讯员:吴磊)
责编:冬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