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 数据点击 2020年四川居民家庭每百户拥有汽车29.1辆,洗衣机98.7台,冰箱(柜)103台,彩色电视机120.3台,空调108.1台;每百户拥有移动电话257.3部,计算机38.9台。 数据解读 新中国成立初期到20世纪80年代初,四川除个别家庭拥有自行车外,基本没有其他耐用消费品。如今,电视机、洗衣机、冰箱、空调、电脑、汽车等走进千家万户,而移动电话在方便人们交流沟通的同时,已成为人们“触网”观天下的重要窗口。 □小康见证人 王大明(63岁,成都市民,民间收藏爱好者) 我从小在成都长大,成都城市乡村变化的点点滴滴,我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我爱好收藏,尤其爱好收藏老物件,成都的发展变化,也可从中一窥。 我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开始收藏的。那时因为改革开放,物资供应开始充足起来,不太需要凭粮票购粮了,看到别人扔掉粮票,觉得怪可惜的。我当时就想,这是历史的一部分,为何不收藏起来呢? 此后,一发不可收拾。除了我自己找废品收购站等地方进行收集外,亲戚、朋友、工作上打交道的伙伴,知道我收藏的爱好后,也都纷纷帮我。 从收藏粮票开始,我现在收集的老物件包括邮票、奖状、结婚证、老报纸、老照片等,多达几十种。其中,粮票有近万张,老照片也有上万张。这些老物件,我都一件一件地整理出来,分门别类放在家中专门的展示柜里。 老物件,虽然是过去的东西,但它们会“说话”。一个个老物件,讲述着这些年的发展变化。 就拿粮票来说吧,那是计划经济时代物资相对匮乏时的产物。现在,粮票的价值只是收藏,吃饱也早已不是问题,我们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反而需要警惕粮食浪费问题。 不少粮票上还印有不同时期的标志性事件。比如,一张1975年的“拾市斤”成都市粮食供应票上,背景图是成昆铁路。我至今记得,1970年7月1日,建了12年的成昆铁路正式通车。通车那天,成都举行了隆重的通车仪式,成都火车南站迎来首批云南代表团,受到如潮人海夹道欢迎。 老照片也是一样。我收藏的老照片中,有个系列组照:有人为了隔音效果在专门设立的打电话隔离间通话、有人在电信局排队等着打电话……而今,人手一部手机,有的还有好几部。手机不仅能通话,还可以视频、网购、看新闻……这在以前,简直是不敢想。 这些老物件,我都舍不得丢,它们是一段段历史记忆。
近年来,我也参加了一些老成都历史相关书籍的资料提供和编写工作,还和一些单位一起举办了多场展览展示活动。我想把这些藏品展示给更多的人,让广大市民特别是年轻人了解身边的变化发展历史,了解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明海 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