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乡镇网

热门关键词:  请输入关键词  怀远县  杏林镇  as  华州区杏林镇

李晋:绿色建筑缓解人居环境与自然环境矛盾

2013-11-13 14:29 能源世界
 

 

李晋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教授﹔绿色建筑设计与技术实验室副主任、营造技术实验室主任﹔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绿色建筑工程师、中国绿色建筑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委员。

人物简介:立足于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李晋积极展开亚热带条件下的建筑气候适应性理论研究。先后主持、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主持、参加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课题4项﹔完成开放课题1项。

【能源世界导读】:当前无论哪座城市,都是大厦林立,玻璃幕墙明光耀眼,中央空调日夜运转。尤其会展建筑、饭店商厦,写字楼,动辄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平米的建筑规模,室内环境的调节几乎完全依赖人工调节(空调设备),建筑的自然调节、自我适应机能几乎丧失殆尽。当我们感叹自己所创造出效率的同时也在透支着赖以生存的环境,这种建筑模式是可持续的吗?

近日,“凤凰广场建筑全球邀请赛”落下帷幕。经由院士、设计大师、知名学者所组成的评审委员会对来自全球的一百多个建筑设计方案进行了激烈点评和专业评分,评选结果揭晓,其中题为“交互”的方案成为前三名中唯一获奖的中国建筑师作品(一、二等奖分别为美国建筑师事务所作品)。该方案全面采用了适宜气候的多项被动技术,建筑与技术有机融合,有效节约了能源。

该方案的设计者就是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李晋副教授及其设计团队,这从一个侧面表明中国建筑师通过在绿色建筑研究与设计方面的多年努力得到了认可。

“建筑设计向植物学习”

我国民居建筑中秉持着的“天人合一”的规划、建造理念。如华南地区的竹筒屋﹔安徽宏村围水而居的村落﹔北京的四合院,均采用了当地适宜的建筑材料与技术,其规划理念和布局方式充分适应了当地气候环境,创造了宜居的室内微气候,同时对环境的影响最小。但在当今不断膨胀的建筑规模和复杂类型面前,在传统建筑中看似易于实现的自然调节,正变得越来越困难。无论身处何地,均是千城一面,高层办公建筑大多是玻璃幕墙、中央空调,地域建筑所应具有的独特性没有丝毫体现。室内环境的调节过多地依赖人工调节(空调设备),使建筑的自然调节、自我适应机能几乎丧失殆尽。有些建筑在盲目模仿国外的炫目造型,而脱离实际功能和气候环境,造成了巨大浪费和环境破坏。这是“逆自然、逆气候”的建筑。

李晋告诉记者:“建筑设计应该向植物学习,不同气候条件的自然选择,导致了不同地域的植物迥异,北方傲雪的松树﹔华北垂拂的杨柳﹔南海婆娑的棕榈,植物有着适合生长的环境。建筑也是一样。通过建筑与绿色技术的融合——建构正确的气候适应机制。在一年之中的不同季节,一天中的不同时段,不同适应机制交替发挥作用。不同气候条件,必然成就性格迥异的建筑。”

李晋认为,“建筑只有顺应气候,才能实现全面节能。建筑适应气候的手法,也是建筑节能的方法。一方面,通过加强建筑保温、隔热,减少建筑内部的能量损耗﹔另一方面,通过提高建筑的气候适应性,强化其自然调节的能力,减少对人工空调的使用时间。两者相辅相成,不可替代,不能偏废。”

体育馆是独特的大空间建筑类型。他深入研究亚热带绿色体育馆的设计理论,以利于体育馆的节能环保和室内环境的自我更新﹔在国内提出并实践了大跨度空间整体绿色种植屋盖体系,这是体育馆适应湿热地区气候并塑造健康运动环境的基础性理论研究之一。

“绿色建筑并不是一种流派或风格,而是缓解人居环境与自然环境矛盾的方法,是实现可持续人居环境的必由之路。因此,绿色建筑的思考方式应该不是从形式入手,而是从探索内在作用机理入手。”李晋说道,而只有根植在中国固有气候特质之上的建筑,才能培植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建筑文化和地域建筑之美。

以作品设计阐述绿色理念

“研究生阶段的学习确定了自己目前的研究方向,深深感念自己的恩师。” 1997年李晋考进了哈尔滨建筑大学,也就是现在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研究所攻读硕士学位,专门学习体育建筑。研究生的指导老师是刘德明教授、梅季魁教授,梅教授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体育建筑的奠基人之一。

来到华南理工大学工作之后,跟随何镜堂院士,攻读博士学位。在学习中何院士曾经很明确地指出,在当前纷繁的建筑潮流面前,应注意回归基本原理,研究建筑的本质问题。“根深才能叶茂,扎实的理论基础使自己在后来研究、设计与教学中受益良多。”李晋感慨地说。在何镜堂院士的主持带领下,李晋作为主要设计人、项目负责人创作完成了多个体育馆建筑,以设计作品阐述着绿色建筑理念。

广东药学院体育馆在广州大学城“八馆一场”全国设计竞赛中中标,并称为实施方案。这个体育馆全面采用了适宜亚热带气候条件下的自然采光、自然通风、遮阳、隔热等被动技术,有效节约了能源,创造了宜人的运动环境。建成后先后获得全国、省部级四项建筑设计大奖。

“在自然通风方面采用了多种新颖的建筑设计手法以提高大空间的自然通风效能。具体来讲,体育馆的屋顶形态突破传统,采用了非对称的布局,呈南低北高逐级跌落的形态,从而有效增加建筑的南向进风面积,强化正负风压区的对比,加强室内的自然通风。在进出风口的选择上,首先是利用南向迭级桁架形成错落的屋顶,布置竖向天窗,形成屋顶进风口,可用机械控制开启,将风引入室内﹔南立面的进风口为楼座下的通风百叶窗,可将东南风引入室内﹔同时东西立面的遮阳板分别向南旋转30°形成风翼形构造,构成侧向进风口。这种多角度、全方位的进出风口设计,有效强化了体育馆室内的自然通风。”李晋介绍道。

“在采光方面,则利用跌级状天窗作自然采光,直射的光线照射在桁架上悬挂的折射板上,在室内形成漫射光,改善室内的光环境。体育馆东西立面的竖向遮阳板分别向南旋转30°,竖向遮阳板也扩大了遮阳面积,配合彩釉玻璃可遮挡掉东西向的大部分日光,同时可将少量光线折射到馆内,形成漫射光,加强了体育馆自然照明。”

更有特色的设计表现在体育馆副馆屋顶的景观设计上。他们在屋顶的平台上设置了大面积的植被绿化,层次丰富。这种设计不仅使体育馆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而且茂密的绿化更能为体育馆形成一层绿色隔热膜,能够有效缓解室外温度升高对馆内的影响,降低能耗。

重庆理工大学体育馆是山地建筑,较全面诠释了“建筑应随室外气候环境的不断变化的实时应变性”的理念。体育馆的设计随山就势,利用山城地势和早晚温差,采用深远的屋檐将山地风引入馆内,东西立面上则设置智能化机械通风百叶,根据室外风势环境决定开闭,实现了夏季不用空调,完全自然调节的目标。建成后,得到了学校师生的一致认可。

南京理工大学体育馆项目在全国设计竞赛中获得第一名,目前正在施工中,设计结合当地湿热气候较多地融入了自然通风、自然采光等被动技术,力求在自然调节的状态下,寻求健康运动环境﹔佛山市南海全民健身中心的全国设计竞赛中获得第一名,并成为实施方案,方案在构思中结合了多项被动节能技术,受到当地政府的赞许。

除此而外,北京电影学院校园规划在全国设计竞赛中成为中选方案﹔广州军区空军工程建设局军事伪装防护实验中心即将建成,其绿色规划、建筑理念得到了学校、军队的一致称赞。李晋用一个又一个的建筑设计作品不断证明,绿色建筑的实现并非遥不可及的,是需要我们的理论探索和不懈实践。

气候适应性理念不断延续

他集教师、研究员、建筑师于一身。李晋说他的理论和作品都是来源于实践的,是在实际设计中形成的,是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产物。“空谈理论不行,无法从实践当中得到印证﹔光实践也不行,理论素养不够,建筑设计素质就上不去。绿色建筑的气候适应性理论有许多方面是空白,需要深入研究,这是我们提高设计水平的基础”。

教学方面,李晋同样坚持着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来培养人才。如今多个研究生已经毕业了,李晋看到了学生的成长和变化。在毕业离校的列车上发出的学生感谢短信也让他深感欣慰和温暖。“这是作为老师所独有的一种幸福感,希望他们能将在这里学习到的绿色建筑理念延续下去。”指导的学生也成功获得了2011年“建筑新人战”这一国际性奖项的青龙奖。

李晋身处高水平的科研平台、教学平台和设计平台,三者可以相互促进,探索节能、环保、健康,具有示范意义的绿色建筑是他努力的方向,“很多人都说我们的绿色建筑水平与国外有差距,其实我认为很重要的原因是依然缺乏自己的基础理论研究支撑,需要更多真正属于自己的、独到的观点。这方面我们还有很长的路。”

微信扫一扫,即刻分享!
责任编辑:
首页 | 网站地图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网络110报警服务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版权所有 中国乡镇网新闻中心 投稿邮箱:2135293720@qq.com 电话: 4009-916-216 蜀ICP备13027954号

法律顾问:四川滨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旭 关于我们 | 加入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