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乡镇网

热门关键词:  请输入关键词  怀远县  杏林镇  as  华州区杏林镇

广东在中—太合作中担当重要角色

2013-11-13 15:30 南方报网—南方日报
 

广东援建企业帮助巴新建成戈洛卡大学学生宿舍。

“中国-太平洋岛国论坛”系列报道

  日前,第二届中国—太平洋岛国经济发展合作论坛顺利闭幕。同中国建交的密克罗尼西亚联邦、萨摩亚、巴布亚新几内亚、瓦努阿图、库克群岛、汤加、纽埃、斐济等8国领导人及政要率团来穗出席会议。在他们中间,不少人是第一次踏足南粤,却对广东并不陌生。因为在遥远的太平洋岛国上,有成千上万的广东籍华人华侨,为当地繁荣发展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

  不仅如此,自2007年以来,我省先后派出了17个代表团“送戏下海”、“送医上岛”、援建当地基础设施和帮助发展渔业……岭南人的足迹遍布太平洋岛国各地,“粤—太”交流往来的领域涉及经贸、文化、医疗、教育、农业、友城、人员往来等方方面面。

  在这一过程中,广东作为濒临太平洋的经济大省,成为我国与太平洋岛国开展合作时间较早、规模较大、层次较深、人员往来较频繁的重要省份。

  “广东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势必在推进中国—太平洋岛国关系更上新台阶中担当重要角色。”初次来访广东,一位太平洋岛国领导人如是说。在本次论坛举行过程中,太平洋岛国从推销旅游资源,到呼吁开通直航,从欢迎粤企前往投资,再到希望广东赴岛国援建基础设施项目……足以见得他们对“粤—太”未来充满期待。

  以此次论坛的召开为契机,广东愿意继续加强与太平洋岛国的互利合作。几天后,广东又有一支医疗队即将起航,远赴萨摩亚、瓦努阿图等太平洋岛国,为当地疾病患者送去希望,也为“粤—太”友好关系添砖加瓦。

  一线故事

  赴“三无”之地援建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广东建工对外建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光华第一次到岛上,那是一个“三无”之地—“无水”、“无电”、“无公路”。在往后援建太平洋岛国的十年间,类似这样的“考验”一次次来袭,以赵光华为代表的赴海岛援建的中国人渐渐也领悟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真谛。一栋栋校舍、教学楼、政府办公楼拔地而起,破旧歪倒的房屋被修葺一新。当地人听说广东援建,总是竖起大拇指。

  500公里外运沙土建小学

  有一个项目至今让赵光华难以忘怀。

  那是在离巴布亚新几内亚首都莫尔兹比港500公里开外的领土南端,有一个遍布沼泽的地区叫莫海德。当地有一个村庄,那里没有银行、商店、医院,也没有公路、轮船和航班。出去要坐小橡皮艇,颠簸十二个小时才能到达最近的小镇。

  就在这个村里,有一所1960年建成的小学。由于当地没有沙子、石头等建筑材料,这所小学是用木头搭建起来的。直到2008年广东援建企业上岛之前,48年来,莫海德地区的学生一直在这所“危房”里上课。

  “我们去建的时候,不用拆,手一推房子就倒了。”赵光华告诉记者。

  要重建小学,只能从500公里以外的首都运建筑材料。为此,广东援建企业租了4条船,每一粒沙、每一块土都从外头运进来。

  由于从首都到莫海德的海域多是浅海,船在涨潮时才能走,所以船在海上足足颠簸了10天,而后又顺着“羊肠”小水道,才终于把建筑材料运达目的地。

  援建莫海德小学只是其中一个平常的小故事。在太平洋岛国上,还有不少地区由于基础设施差面临这样那样的难题。

  在这种条件下,广东援建企业帮助巴新建成了巴新总督府、沃达尔农业大学宿舍楼、莱城理工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系教学楼、戈洛卡大学宿舍等援建项目,并且促进了农村电气化和饮水打井项目,建成水电站。一听说是广东援建的楼,当地百姓纷纷竖起大拇指点头称赞。

  惊险躲过天灾考验

  除了当地原有的基础条件差,天灾也是对广东援建企业的一大考验。

  就在一所大学学生宿舍一期工程完工之时,当地发生了7.2级地震,震中离广东援建企业项目部仅十公里。整栋学生宿舍出现极大的摆幅,但最终屹立不倒。

  赵光华告诉记者,由于岛上有不少活火山,火山一喷发,周围就弥漫着火山灰。火山灰很细,吸入后容易引起呼吸道疾病。有一次,离援建项目三十公里的拉包尔火山喷发了。汽车在路上寸步难行,机场关闭长达一个月,最后援建人员乘坐一个螺旋桨的7人小飞机才飞了出来。

  除了自然灾害,援建企业还碰上了甚为棘手的问题—疾病。

  最初上岛时,不少援建人员染上了疟疾。但岛国上很多地方都没有医院或者医疗水平落后。所幸援建企业从国内带了医生和药品上岛,疟疾很快就治好了。不仅如此,他们还给当地岛民进行疟疾、登革热等疾病的防治指导。

  还有一次,当地突然爆发蜱虫灾害,眼看着被蜱虫叮咬的援建人员病情加重,可是队伍里没有人带了“对付”蜱虫的药品,从国内紧急调运药品恐怕是来不及了。“后来我们工作人员想出了一个办法,用防治白蚁的药扑灭了蜱虫。”回想起当时的情景,赵光华庆幸之余仍心有余悸。

  尊重习俗,手把手教技能

  太平洋岛国有独特的风俗民情、文化传统和语言习惯,因此援建人员在援建过程中,还要十分注意尊重援建地的传统文化,做好与当地岛民的沟通。

  以巴新为例,当地很多土地最早是在部落手中,部落百姓对土地有很深的感情。在援建过程中,广东的企业充分考虑到了部落问题,让原来土地上的村民到建设工程项目中优先就业。对于当地工人不会干的活,援建人员还充当他们的培训师,手把手地教授技能。

  此外,在与当地合作过程中,援建企业还不忘为合作方的可持续发展多想多做。因此,除了工程项目外,援建企业还“兼职”担当中巴文化交流合作的使者,为太平洋岛国的大学与广东的大学牵线搭桥。赵光华说,今后,他还想和团队成员一同推动巴新汉语课程教学和孔子学院的设立。

  除了基础设施援建,帮助建设渔业基础设施、培训渔业技术等也是广东企业上岛的重要工作。

  据介绍,从2004年4月起,广东的金枪鱼钓船先后分批投入太平洋岛国海域援助渔业的生产作业。目前,广东与部分岛国已建立了金枪鱼生产渔业合作关系并设立海外基地。

  巴新总理奥尼尔接受本报独家专访

  盼以广州为试点开通中巴直航

  人物专访

  巴布亚新几内亚是南太平洋地区面积仅次于澳大利亚的第二大国,与南太平洋上那些袖珍岛国相比,可称得上是当地的“大国”了。

  在刚刚结束的第二届中国—太平洋岛国经济发展合作论坛上,巴新总理彼得·奥尼尔接受本报独家专访,表达对进一步深化粤巴交往的期待。

  广东初见常见广东人但首次来广州

  南方日报:总理阁下,这是您第几次来广州?

  奥尼尔:这是我第一次来。我发现广州和北京上海非常不同,没有后两者那么拥挤,城市绿化做得很好,市容美丽,市民热情友好,总之印象很深刻。

  南方日报:虽然您头一次来,但听说巴新的广东籍华人华侨不少,他们在当地的生活如何?

  奥尼尔:是的,巴新现有华人华侨超过一万人,其中不少就来自广东。他们对巴新的繁荣发展贡献很大,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很多都已经是第三代、第四代华人了。

  南方日报:华人在巴新大都从事什么职业?

  奥尼尔:他们大都做生意,涉及的产业和领域面很广。传统的有捕鱼业、伐木、批发零售、房地产和加工业等;而现在,越来越多的新一代中国投资者开始在巴新投资矿产业和石油业等,特别是中国大型企业。华人对巴新经济(310358,基金吧)发展非常重要,是重要经济支柱。

  中巴关系邀粤企援建医院项目

  南方日报:近年来,中巴合作取得了哪些成果?

  奥尼尔:在很多领域都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合作,包括贸易、技术、教育、医疗和旅游合作等。中国政府每年向巴新提供政府奖学金,供巴新选派赴华留学生;每隔一年,中国就向巴新派驻一支医疗队;2007年,中巴签署关于中国旅游团队赴巴新旅游实施方案谅解备忘录,自此,中国赴巴新游客数量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中国还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给予了巴新很多帮助,比如建机场、盖校舍、建教学楼;此外,在投资上我们的合作也愈加深入。

  南方日报:广东省对巴新的援建做得如何?

  奥尼尔:很好!近年来,广东与巴新之间的友好交往特别密切。在基础设施援建方面,广东在巴新承担了总督府修缮与扩建、沃达尔农业大学宿舍楼扩建、莱城理工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系教学楼重建、戈洛卡大学宿舍修建等援建项目。其中戈洛卡大学新宿舍我亲自去参观过,宿舍修建得很美,学生很满意。

  南方日报:接下来是否有新的项目希望广东省参与?

  奥尼尔:当下,我们巴新恩加省医疗卫生条件落后,急需建设一所医院以满足当地患者就医需求,因此这个医院建设已被列入我国一项基础设施建设重大项目。目前,正在和中国进出口银行商议恩加省医院建设项目,希望能获得援助贷款,一旦拿到援助,我们就将立即开工建设新医院,诚挚欢迎来自广东的企业到巴新帮助我们完成这个项目。

  展望未来广州直飞巴新不远

  南方日报:在论坛上,您与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汪洋举行了双边会谈,你们达成了哪些共识?

  奥尼尔:随着中国和巴新在高层往来方面愈加频繁,我在会谈期间代表巴新政府邀请汪副总理能在不久的将来访问巴新,他听了后表示会尽快来访,我对此感到很高兴。我非常期待在未来几年能和他一同推动中巴两国合作更上一级新台阶。

  南方日报:在本次论坛上,中巴合作又取得哪些进展?

  奥尼尔:这次论坛成果丰硕,巴新与中国之间共签署了两项中巴经济技术合作协定。第一个是中国援助巴新建设公民电子身份证项目,第二个是中国向巴新提供8000万元人民币优惠贷款。

  南方日报:近年来到巴新旅游的中国人逐渐增加了。

  奥尼尔:是啊,所以这次来访,我还有一个愿望,就是希望中巴双方高层能尽快商谈开通两国直航。至于直航地点,我认为广州是一个理想之地,因为从广州直飞巴新首都其实并不远。我从首都莫尔兹比港起飞,到广州只用了6个半小时。

微信扫一扫,即刻分享!
责任编辑:
首页 | 网站地图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网络110报警服务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版权所有 中国乡镇网新闻中心 投稿邮箱:2135293720@qq.com 电话: 4009-916-216 蜀ICP备13027954号

法律顾问:四川滨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旭 关于我们 | 加入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