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修谱
源于四十年前族人的委托
“我没有读过多少书,却喜欢寻根问祖。小时候,家族的长辈们就告诉我说,我们是孔子的后代,有史记载。”孔祥生说。
xiaof150428 - 副本
孔子世家谱是一份有着特殊意义的家谱,它不仅记录了2500年来家族的繁衍兴衰,还承载中华几千年文明历史的传承。翻阅大量的资料,孔祥生得知,西南地区的孔氏支族起源于明朝建文2年,靖难南征时,孔子第56代孙孔希瑶入川,于邻水安家,生子讷洪。讷洪生五子:公纪、公纯、公高、公胆、公锡。“西南地区8八九成的族人都是五子各支迁居繁衍的。据我统计,西南地区现有孔氏族人三十余万,远远超出全国《孔子世家谱》统计的数字。”
1960年,孔祥生参军,在红原、甘孜等地工作过,他陆陆续续对家谱进行了了解和收集。而真正意义上修谱、续谱的开始,要从1973年说起。当时孔祥生担任纳溪人民武装部任区武装部部长,不少族人多次委托他修《孔子世家谱》,热心的孔祥生便答应了,他也想借此机会研究孔家历史。
孔祥生平时要工作,修谱、调查等工作,只能在周末和节假日进行。孔祥生自己制定了一幅纳溪的地图,标注所有乡镇,每走完一个乡镇,他就圈一个以此做标记。没有电脑的年代,所有的写作全靠笔和纸。1978年,经过长达5年的收集、整理和写作,孔祥生的草稿完成了,十多万字是他用钢笔一字一句地写下来的。但由于诸多原因,未能印刷成册,孔祥生将手稿放在干燥、通风的衣柜里,当宝贝一样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