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8年12月29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国发〔2018〕42号),明确了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为做好文件解读,本报从今日起开设“学习贯彻国务院42号文件大家谈”专栏,邀请专家对《意见》相关内容进行权威解读,以飨读者。 杨敏丽 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目标,是推动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方法。《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2020年和2025年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发展目标,充分体现了“全程、全面、高质、高效”的工作导向,有利于科学推动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 《意见》围绕装备结构、综合水平、薄弱环节、薄弱区域、相关产业机械化,提出5类16项量化指标,并综合考虑了与《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农机装备发展行动方案(2016-2025年)》《全国农业机械化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衔接。其中,2025年发展目标,不仅突出了种植业薄弱环节机械化指标,还首次提出了设施农业、畜牧养殖、水产养殖、农产品初加工及丘陵山区(县)机械化的量化指标,为今后一个时期农业机械化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量化指标中,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体现了农机化发展水平。2017年底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已达66.7%,如果2018-2025年保持稳定增长,预期75%的目标是有把握完成的。薄弱环节中,棉花收获、花生种植与收获、油菜种植与收获机械化发展较快,2017年底增幅都在4个百分点以上,具有较好基础,目标可望如期实现;马铃薯种植与收获、甘蔗收获机械化基础薄弱,如期实现目标的任务十分艰巨。丘陵山区是目前机械化发展最薄弱区域,随着丘陵山区农业产业发展、农机装备研发步伐加快,机耕道、农田平整等支持力度加大,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倾斜,已具备快速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且加快发展势头明显,若要实现2025年55%的预期目标,2018-2025年必须保持年均2个百分点的增长速度。目前,设施农业、畜牧养殖、水产养殖和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率分别仅为33%、31%、29%和33%,要实现总体50%左右的发展目标,2018-2025年必须保持年均2-2.5个百分点的增长幅度。可见,要实现预期目标,既有可能性,也有挑战性。部分薄弱环节、丘陵山区和相关产业机械化发展,仍处于攻坚发展期,任重道远,需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联合发力,持续加大政策扶持和示范推广力度,为实现预期目标提供保障条件。 农机总动力指标体现了农机装备水平,2017年已达到9.88亿千瓦(按新的统计口径,不包括农用运输车,现称为三轮汽车和轻型载货汽车的动力,约2亿千瓦)。近年来进入了稳定增长、结构调整、提高效率的发展期。《意见》提出农机总动力2020年和2025年分别达10亿千瓦和11亿千瓦的目标,强调既要用好存量,又要优化结构,要通过报废更新补贴等经济手段,促进老旧机具淘汰,支持绿色环保农机具推广应用。
(作者系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