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连市政协副主席赵敏带领委员围绕“精准扶贫,全面消除低收入村”开展监督性视察。时值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确保脱贫工作成色足、可持续、不反弹,成为委员们的重点关注。 近几年,大连市以“空壳村”脱壳为核心任务,先后投入扶持资金1.7亿元,不断增强低收入村集体经济“造血”能力,目前全市239个“空壳村”已全部摘帽。 “实现稳定脱贫,必须高度重视产业扶贫。”当天,委员们视察的都是扶贫产业项目,每到一处,从项目建设进程、运作模式、产权分配到销售收入、带动收益、发展前景等,都要看个仔细、问个明白,七嘴八舌“议”上一番。 来到瓦房店市元台镇吴窑村食用菌种植项目现场,可见由政府专项扶持建成的49座大棚,一座挨着一座,在温暖的阳光下孕育着勃勃生机。 “这是个扶贫产业项目,我们在用工方面自然优先照顾村里的贫困户。去年,每个棚室增收将近2万元,村集体收入达到9.3万元,全村已经顺利摘掉‘空壳村’帽子。”村党支部书记郑云兄欣喜地告诉大家。 “让村民长期有事做,年年有收成,才能迈稳脱贫步子、持久走下去。”在委员们看来,产业扶贫是一种内生发展机制,从现阶段看,还需要在解决好精准问题、技术问题以及产销问题等方面做足文章。 瓦房店市太阳街道王店村是一个移民村,受水源地保护区限制,此前一直发展受限。3年前,村委会带领村民建立大樱桃产业园区,打造“工业+农业、业主+农户”的新型农业产业化生产模式,不仅全村农业产业得到长足发展,交通、电力、灌溉等基础设施也大幅改善。 “想不到一个移民村的生产生活环境变化这么大,农业产业发展得这么好。”市政协农业界委员林春昌认为,以产业发展支撑脱贫攻坚,是诸多低收入村顺利“摘帽”的共同特征。 “消除贫困后,更好地巩固脱贫成果、增强反贫困的可持续性,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与挑战。”赵敏强调,下一步,应把关注的焦点聚向步入“后脱贫时代”如何可持续减贫,把抓当前和谋长远结合起来,把完成脱贫任务与巩固提升脱贫成效结合起来,保质保量、防止返贫,真正实现稳定脱贫、逐步致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