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乡网

热门关键词:  杏林镇  怀远县  莲花寺  鏉忔灄闀  龙扬镇

迈入“2000万+” 看成都如何乘势而上

2021-05-29 10:32  发布:中乡网  责任编辑:晓东

  成都推动城市更高质量发展,图为交子公园 本报资料图片

  “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顺江而下,长江出海口,成就了国际化大都市上海。沿江回溯,在长江上游,天府之国孕育出公园城市标杆的成都。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上海与成都,常住人口均超过了2000万。前者,常住人口达到2487.1万人,十年增加了185.2万人;后者,常住人口达到2093.8万人,十年增加了581.9万人。长江经济带一首一尾,两座城市纷纷展现出对人口的强大吸引力。

  以此为出发点,记者分别专访到上海财经大学自由贸易区研究院院长、教授赵晓雷,西南财经大学成渝经济区发展研究院院长、成都日报首席观察员杨继瑞。两位经济学者由此开启一场跨越千里的对话:争当中国城市发展“优等生”,成都应该向上海学习什么?人口迈入“2000万+”后,成都该如何充分发挥人才优势,推动城市更高质量发展?在迈向世界城市征程中,成都又该有怎样的雄心?

  目标

  世界城市

  人口净增长和净流入

  是世界城市的关键要素支撑

  在杨继瑞看来,人口净增长和净流入是世界城市的关键要素支撑。城市是人的城市,人的良好发展,是推动城市发展的根本动力。一般而言,经济发达的城市凭借优质的社会公共资源和良好的就业机会,会对流动人口形成强大的吸引力,从而形成人口的净流入。人口净流入不仅可以给城市带来劳动力红利,以及高智力的人才,有效地促进城市的发展,而且是市场消费的源动力。所以,人口是城市发展的现实动力,更是未来发展的潜力。

  人口是重要的发展条件,不同的人口规模应该有相应的开放水平和发展体量。时常来成都考察学习的赵晓雷则认为,成都是中国西部发展最好的城市之一,也是开放度最高的城市之一。

  一个值得关注的点是,自1953年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以来,成都市常住人口总量呈持续上升的态势,过去十年的年均增速更是居历次普查之首。正如成都市统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冉晓晞所分析的那样,成都人口吸引力和集聚度的不断提升,与城市能级提升相匹配,充分彰显了城市强大的吸引力,与近年来成都市持续推动城市功能定位、营城逻辑、治理方式全方位变革,加速优化城市空间结构,不断改善创业就业环境,加快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密切相关。

  纵观世界城市,人口和经济总量几乎是呈正相关的。成都,也正以全省四分之一的人口贡献了全省三分之一的GDP。更令人期待的是,成都、重庆这两个“极核”,将更加有力地带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迈向世界级城市群。

  基于此,杨继瑞分析道,世界城市的发展历程表明,经济势能、生态环境、人口规模与结构、城市能级和社会发展之间是一个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和动态提升的耦合过程,而且会产生城市规模和水平裂变的马太效应。人口净增长和净流入,无疑是成都成为世界城市的关键要素支撑,是创新动力和发展潜力之所在,更是成都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比较优势。

  对标

  上海

  推进人口规模与经济势能的

  高水平耦合

  “如果把沿海城市比作一张弓,长江犹如一支箭,上海是箭头,成都则是支点;长江是条龙,上海是龙头,成都是龙尾,龙头龙尾协同得好,长江经济带才能生龙活虎。”在杨继瑞看来,上海是成都学习的榜样和标杆。

  成都,到底向上海学习什么?从这些足迹中可以找到答案:早在去年11月,为科学编制“十四五”规划,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范锐平率队专程来到对标学习城市上海,主持召开专家学者座谈会,听取对成都“十四五”发展、2035远景目标以及2050发展战略的意见建议。还赴上海考察学习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通过学习借鉴上海先进经验,抢占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制高点,吸引全球创新要素资源集聚。更早的2019年11月,成都市党政代表团在上海学习考察,学习借鉴上海在改革开放、创新发展以及超大城市治理等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常住人口突破2000万,专家们认为,成都应该学习上海,推进人口规模与经济势能的高水平耦合,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按照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律的指向,争当中国城市发展的“优等生”,朝着人口净流入的新征程继续奋进。在赵晓雷看来,在新的发展阶段,成都应该充分发挥西部大开发、长江经济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国家战略叠加优势,优化城市战略定位顶层设计,促进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在城市战略定位方面,可以从两个层面进行设计。

  具体而言,一是支持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高水平开放平台和高质量发展增长极。依托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支撑体系,推动西部大开发和长江经济带形成新格局。二是瞄准上海及其他东南沿海一线城市的功能定位,提升开放能级,增强全球资源要素集聚配置枢纽功能。加快推进高水平开放、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协同的营商环境和开放型经济体制建设,培育要素高效流动、高效聚合、优化配置的枢纽节点功能,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

  建议

  高水平开放

  更好发挥自贸试验区功能

  提升口岸及通道等级

  “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促进进出口、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协调发展。中国更高水平的开放令人期待。

  位于长江出海口的上海,是全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从把浦东打造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到自贸区、增设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等无不如此,努力通过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产业链创新和开放创新,不断推进上海更深层次改革、更高水平开放,并为其他地区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发展经验。

  长江上游的成都,如何推进更高水平开放?作为国内自贸区研究领域的权威专家,赵晓雷建议,“要更好地发挥自贸试验区功能。”2017年3月挂牌的四川自贸试验区在4年发展基础上,应谋划2.0版深化改革方案,通过制度设计进一步扩展自贸试验区制度政策比较优势,充分利用成都双国际机场有利条件,扩展航空港自贸试验区片区。他指出,随着跨国公司产业链全球化布局转型升级,供应链贸易、电子产品贸易、服务贸易等高附加值新型业态要依赖于航空货运和物流,特别是对于内陆自贸试验区,航空港及空港自贸区的作用更加重要。四川有很好的空港自贸区发展条件,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即将投用,毗邻泸州片区的云龙机场和宜宾五粮液机场都是改扩建的新机场,具备优良的区位条件。如能抓住新的战略机遇,实施扩展自贸试验区航空港片区,大力培育发展航空港自贸区功能,可以构建更高水平的开放型通道和平台,更好发挥国际开放通道枢纽功能和内陆门户城市开放型经济新高地功能。

  特别是,他就如何设计全球资源要素集聚配置枢纽功能的路径给出了三点建议。“一是提升口岸及通道等级,保障经济循环畅通无阻。根据西部内陆地区的区位条件,在进一步提升江海联运、中欧国际货运班列等通道等级基础上,重点发展航空口岸及通道,打造更高开放度功能型平台;二是推进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国际消费、国际会展枢纽平台建设,在‘十四五’时期建设若干千亿、万亿级交易市场,大力引进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贸易型、会展型总部企业,拓展世界级高端商圈,发展新型国际贸易,构建面向全球的投资促进网络,显著提升全球资源配置度,将成都打造成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国际消费、国际会展门户型中心城市;三是强化产业链、创新链区域协同。加快布局一批联动产业项目和高成长性创新链项目,形成一批先进制造业优质产品和知名企业品牌、区域品牌,构建以产业链嵌入为纽带的区域双循环产业链及产业示范园区,促进产业集聚和产业集群发展,率先探索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示范园区。”(成都日报记者 李艳玲)


来源:成都日报

微信扫一扫,即刻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