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四川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在成都举行。会议主要任务是,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部署要求,总结2021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安排部署2022年经济工作。省委书记彭清华,省委副书记、省长黄强出席会议并讲话。省政协主席柯尊平出席。 会议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深刻总结今年经济工作,科学概括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深入分析当前国内国际经济形势,明确提出明年经济工作总体要求、主要目标、政策取向、重点任务,精辟阐述新发展阶段需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站高谋远、思想深邃、内涵丰富,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又一经典文献,为我们做好明年经济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南。李克强总理对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做好明年经济工作作出系统安排。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定贯彻到四川经济工作各方面全过程。 会议指出,今年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省委沉着应对多重困难叠加的严峻形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攻坚克难、砥砺奋进,聚焦聚力抓好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三件大事,扎实推进稳定经济增长、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建设、重点领域改革、民生福祉改善等各领域重点工作,各项事业取得新的重大进展,“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关心关怀的结果,是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担当担责、苦干实干的结果,是全省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团结奋斗的结果。 会议指出,要准确把握当前国内国际经济形势。习近平总书记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科学研判国内经济形势和国际经济环境,对坚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等提出重要要求,我们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党中央科学研判上来,审度时宜、谋定而动,牢牢掌握工作主动权。要准确把握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及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精辟概括的我们党应对风险挑战、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是在新发展阶段做好经济工作的重要方法论,必须坚定用以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的进入新发展阶段需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坚持问题导向统筹解决当前瓶颈制约和深层次矛盾的政治智慧,体现了坚持系统观念为全局谋、为长远计的深邃考量,必须深刻领会、因地制宜找准切入点和发力点,结合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确保经济健康发展、行稳致远。要准确把握中央对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考虑和政策取向。党中央明确了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对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等提出重要要求,指向性、针对性强,对我们做好明年经济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会议指出,明年将召开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做好经济工作十分重要。总体要求是: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扎实抓好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以来重大决策部署落实,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深入实施“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战略部署,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持续改善民生,保持经济合理增速,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奋力推动新时代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会议指出,实现经济稳定增长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完成全年目标任务需要付出艰苦努力。全省各地各部门要从讲政治的高度抓好明年经济工作,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稳增长、调结构、推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保持战略定力和耐心,先立后破、稳扎稳打,加强跨周期和逆周期政策调控,用改革的办法破解难题,用市场的力量激发活力,用政府的作为稳定预期,促进经济平稳运行,确保党中央大政方针和省委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会议指出,要围绕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求,认真研究谋划管当前利长远的若干重大问题,构建四川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体系。 要构建区域协调发展体系。重点研究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战略牵引、加强主干与多支的统筹发展问题。持续提升极核能级,支持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全力打造成都都市圈。继续支持区域中心城市发展,着力把天府新区、省级新区和各类开发区培育成新的增长极。五大片区及各市(州)、县(市、区)按照各自特点和功能找准定位、加快发展,形成高水平区域协调发展良好态势。 要构建科技创新体系。坚持走创新驱动发展的路子,抓好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布局,下大力气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率,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在推动创新要素加速汇集、创新活力竞相迸发、创新力量跨界融合上迈出更大步伐,不断增强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围绕构建工业“5+1”、农业“10+3”、服务业“4+6”现代产业体系,突出优势、靶向发力,规模化培育、集群化发展绿色低碳优势产业,持续用力做强做大做优电子信息产业,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抢抓机遇集中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精耕细作现代农业,推动白酒等食品饮料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加快西部金融中心建设步伐,推动文旅融合更好发展,以重点突破引领产业能级整体提升。 要构建现代基础设施体系。聚焦“铁公水空”全面发力,依托成渝交通主轴,加快建设八大出川交通走廊。抓好重大水利工程项目规划论证和建设管理,加快形成全省“一主四片”的水生产力和骨干水网布局。统筹推进世界级清洁能源基地建设、能源消纳和输配能力建设,全面保障能源安全。一体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让新基建更好承载新经济、促进新消费、催生新动能。 要构建开放发展体系。着眼进口和出口同时发力,切实帮助企业稳住出口订单、拓展出口渠道,大力优化铁海联运网络,在更广范围提升集货能力和运输能力;实施“外贸进口年”行动,壮大贸易企业群体,推动进出口更加均衡。推动各类开放平台联动发展,对标开放前沿营造优质开放环境,让对外开放“硬件”“软件”更匹配。 要构建“三农”工作体系。以片区为单元加快编制乡村国土空间规划,深入做好农村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务实推进“美丽四川·宜居乡村”建设,执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切实把农业生产搞好、把农村社会管好、把农民事情办好,牢牢稳住“三农”基本盘。 要构建生态文明体系。强化上游意识,把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抓好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等问题整改落实,实施一批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做好国家公园建设管理,加快构建安全高效的生产空间、舒适宜居的生活空间、碧水蓝天的生态空间,坚决守护好长江黄河两条母亲河长久安澜。 要构建民生保障体系。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围绕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老有所养,在教育、医疗、住房、社会保障等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领域,精准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坚决兜住基本民生底线。把就业放在优先位置来抓,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就业质量。开展普惠养老、普惠托育专项行动,完善“三孩”生育政策支持配套措施,推进公共基础设施适老化适小化改造。 要构建防灾减灾体系。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防、抗、救相结合,因地制宜加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优化应急救援力量布局,健全源头治理、应急应战、战备保障三大体系,提升多灾种监测识别、预报预警和应急救援能力,筑牢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铜墙铁壁。 会议指出,稳定宏观经济、保持合理增速,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要加强和改善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各级党委(党组)、各级领导干部要增强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坚决贯彻党中央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用实际行动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要提升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遵循客观规律,树立正确政绩观,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持续提升谋事干事的科学化专业化水平。要从政治高度谋划推动共同富裕,处理好效率与公平、发展与共享、先富与后富、当前与长远的关系,紧扣省情实际、结合职能职责研究谋划具体举措。要善于用改革办法激发动力活力,聚焦市场主体关切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切实增强发展内生动力。要持续优化发展环境,解决好市场主体的难点痛点,依法保护各类市场主体产权和合法权益。要统筹发展和安全,织密织牢常态化疫情防控网络,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四川、平安四川。 会议强调,要扎实抓好中央精神和省委部署要求的贯彻落实,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在把握好时度效的前提下筑牢基础、稳扎稳打,以抢前抓早政策落地实现更大作为。强化系统观念、统筹协调,既注重抓全面系统整体推进,又注重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突破,引领带动整体效能提升。发扬斗争精神、攻坚克难,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敢于亮剑,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冲得上、顶得住,事不避难、担事担责、善作善成。倡导实干作风、求真务实,因地制宜创造性开展工作,脚踏实地把规划图变为施工图,确保各项部署有进度见实效。会议还对做好岁末年初各项工作作出安排。 会议号召,全省上下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大政方针和省委决策部署,加倍努力、拼搏实干,扎实做好明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省委、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省政协、省军区领导,省法院院长、省检察院检察长,各市(州)和省直各部门(单位)负责同志,部分中央在川单位和省属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国有企业负责同志等参加会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