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两个多月间,这已是四川与浙江在产业合作领域的第三次面对面对话。 6月9日,四川省经济合作局和浙江省驻川工作组共同主办的浙江在川投资重点企业合作交流座谈会在成都举行。会议目的清晰而明确:深入贯彻落实东西部协作部署,坚持品牌引领,为浙江在川投资重点企业发展需求“量体裁衣”,借深化双方产业合作之“手”,为稳增长、促发展“添把火”。一份名单,透露出双方对这场会议的重视程度:受邀而来的,有新华三集团、吉利控股集团、阿里巴巴集团、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巨石集团有限公司等。 120分钟面对面交谈,谈出什么样的新期待? 一本“生意经” 浙商项目频频在川落地 “四川一直是新华三集团战略投资核心高地。”第一个发言的浙企代表、新华三集团副总裁徐润安对在川投资项目如数家珍:近年来,新华三集团云计算全国运营及研发总部、新华三成都研究院等项目密集落地,2016年以来在川累计投资已超百亿元。 说到在川发展愿景,“四川有丰富的碳汇资源,也是‘东数西算’工程的重要节点,希望能更好利用相关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指导,助力新华三集团在川更好更快发展。”徐润安提议,聚焦数字化场景孵化,共同培育做大数字产业应用领域,分工合作、相互成就,特别是在存储产业方面,以龙头企业带动产业生态,助力四川存储产业规模突破5000亿元。 近年来,吉利控股集团在川发展势头正猛,布局的领克汽车成都工厂、沃尔沃汽车成都工厂、极星汽车成都工厂、吉利商用车南充工厂、高科技项目(沃飞长空)、吉利学院等项目,不仅服务于四川,还走向了世界;不仅带动汽车全产业链本地化发展,形成产业集群,还在科技投资、人才培养方面深化布局,引领企业自身健康发展。 吉利四川商用车有限公司负责人也不回避问题,并提出建议:面对汽车市场整体下滑、配件供应不及时、原材料价格上涨、疫情防控压力大等现实问题,在深入融合产业资源方面,应加快向更高产品层次、更新前瞻技术等领域发力,加大“四川造”新能源汽车本地应用推广力度,在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同时,进一步优化“公铁水”多式联运物流体系,对企业予以物流专项补贴,降低生产成本。 近日,位于成都青白江区的欧洲产业城巨石成都智能制造基地内,年产15万吨的玻璃纤维短切原丝生产线成功点火。这意味着,巨石成都基地的玻璃纤维生产能级从25万吨跃升至40万吨。“成都基地是巨石集团打造的第一个智能制造基地。”巨石集团成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维东透露,该基地在2020年投产,2021年实现利润翻番,排污降耗水平也达到国内领先,“未来将继续依托巨石成都基地扩大国内外市场份额。” 四种发展模式 勾画出产业合作新图景 “目前在川浙江商人已超过30万人,浙商在川新增投资逐年上升。”四川省浙江商会会长陈朝钦感言,四川在土地、能源、自然环境、人力资源方面有着明显优势,生产要素成本低于江浙一带,再加上市场前景广阔,为大批浙商来川投资发展提供了动力。 “十三五”期间,我省通过省级重大平台签约来自浙江的项目582个、总规模超5000亿元,累计到位资金近3700亿元。2021年签约浙江项目178个、金额1310.48亿元,同比分别增加63个、515亿元。浙江已成为我省继北京、广东等之后的第四大内资来源地。汽车制造、电子信息、食品饮料等第二产业是浙企在川投资的最热门领域,项目遍及全省各地。 今年3月29日,川浙双方在成都进行线下座谈,在推动项目共引、产业共兴、园区共建、生产要素共融等方面达成系列新共识。两个月后,四川—长三角先进制造业上市公司投资合作网络推介会上,浙江、上海等地企业一口气向四川抛出投资总额超740亿元的意向性合作项目。浙企长阳科技副总裁李辰表示,“四川的产业协同和要素资源优势突出,未来川浙两地企业合作将大有可为。” 紧锣密鼓,6月9日,浙江在川投资重点企业合作交流座谈会顺利举行,双方近期的第三次“碰面”,直接瞄准了重点企业、具体问题。 一个个项目、一场场座谈、一次次合作,你来我往,川浙两地以不断成熟的姿态“解锁”东西部产业协作之路。四川省政府副秘书长、浙江省驻川工作组组长王峻则将这种姿态总结为:“有效融合浙江市场优势和四川特色资源禀赋,将结对两地的产业发展规划有机结合,共同绘制产业园建设发展蓝图,推动浙川两地经济协同发展。” 一种姿态,走出四种可观可感的发展模式: “浙江企业+四川市场”产业转移模式下,巨石集团在川投资年产25万吨玻璃纤维池窑拉丝生产线,一方面解决了浙江能源消费总量限制问题,另一方面也有效填补了西南市场,实现协作双方的互利共赢。 “浙江研发+四川制造”产业链协同模式下,浙江世友木业有限公司“拎包入住”浔广产业园,利用广安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和便捷的交通优势,形成“企业生产在广安,研发创新在南浔”的发展模式,实现了东西部发展和转型的双赢。 “浙江资本+四川资源”优势互补模式下,浙能集团、浙江华友控股等充分利用四川丰富的可再生能源、锂矿和页岩气资源,积极布局四川省可再生能源发电、锂电池等项目,深入实施“西电(气)东送”,实现了两地优势互补。 “浙江产业链+四川要素”飞地园区模式下,浙江企业发挥全产业链优势,在积极推动四川完善要素保障的同时,又拓宽了双方合作路径,飞地园区加快建设。 “一起跑企业、一起谈项目、一起做推介、一起搞研判”的“组团式”招商方式,成为川浙产业合作的一抹亮色。 几大重点方向 川浙产业合作再升级 续写“山海情”,川浙新一轮东西部协作站上新起点,在产业合作方面,如何持续跑出“1+1>2”的加速度? 四川省经济合作局负责人介绍,当前四川迎来一系列国家重大战略机遇,这为川浙双方深入贯彻国家东西部协作部署,深化川浙产业合作发展,带来了无限可能,“通过发挥重大产业化项目招引的带动作用,特别是瞄准电子信息、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先进高分子材料等细分领域加强产业合作,在合作中助力双方产业转型升级,特别是对当前全力做好稳增长、稳市场主体、稳经济基本盘具有重要作用。” “浙江四川两地共饮长江水,同处长江经济带,经济总量大,战略地位重要。新的历史时期,浙江被赋予‘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大使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也上升为国家战略。在此大背景下,浙川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有了新的内涵与价值,承担了更大责任和使命。”王峻表示,未来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加强浙川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 关于川浙产业合作,四川省经济合作局也明确了几大重点方向:利用两省的资源禀赋,差异化探求交流合作;继续深化提升主要产业合作,特别是瞄准细分领域重点发力;突出品牌引领,一方面把更多的浙商品牌企业引入四川,另一方面鼓励支持浙商在四川创造新的平台;推动与浙江省驻川工作组深度合作,助力浙江企业在四川扩大市场版图,并以四川为杠杆扩大西向发展。 目前,四川省经济合作局正在研究拟定《深化四川—浙江产业合作工作方案》,未来将坚持“东西协作、优势互补,要素流通、双向赋能,市场导向、互利共赢”的原则,突出新型工业化主导作用,聚焦川浙两地产业优势,突出“5+N”重点合作领域,瞄准电子信息、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纺织服装、化工及新材料、跨境电商5大重点产业,以及通信产品、汽车电子、电机电控等细分领域,找准着力方向,加强产业合作,策划一批产业合作平台活动、拓展一批产业合作示范园区、落地一批产业合作项目,推动浙江企业在川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王峻表示,浙江将积极发挥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协同作用,持续完善市场主体参与的长效机制,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为东西部发展双向赋能。围绕产业发展,要发挥浙川比较优势,强化数字赋能,打造浙川东西部协作产业园区升级版。 川浙产业合作 亮点点击 ●合作密切,项目共引成果亮眼 浙江已成为我省继北京、广东等之后的第四大内资来源地 “十三五”期间,我省通过省级重大平台签约浙江项目582个、总规模超5000亿元,累计到位资金近3700亿元 2021年,四川签约浙江项目178个,投资总金额超1300亿元 ●优势互补,投资空间广阔无限 浙江企业在川投资以汽车制造、电子信息、食品饮料等第二产业为主,投资遍及我省21个市(州),主要分布在川东北经济区、成都平原经济区以及川南经济区 ●模式创新,资源要素有效流动 优化4种发展模式:包括“浙江企业+四川市场”“浙江研发+四川制造”“浙江资本+四川资源”“浙江产业链+四川要素”模式 突出“5 + N”重点合作领域:“5”,即电子信息、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纺织服装、化工及新材料、跨境电商5大重点产业;“N”,即通信产品、安防设备、汽车电子、电机、电控、化学纤维、先进高分子材料等细分领域。来源:四川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