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乡网

热门关键词:  杏林镇  莲花寺  怀远县  龙扬镇  鏉忔灄闀

70年变迁背后的发展故事

2022-07-04 09:55  发布:中乡网  责任编辑:晓东

俯瞰资阳站。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向宇 摄

  版首语

  1952年7月1日,成渝铁路全线建成通车,打破了四川盆地蜀道难的局面,把成都、重庆及沿线10多个城市串联起来,带动川渝两地经济、科技、民生等各方面发展,为今天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搭建了最初的“骨架”。

  请看来自四川省内江市、资阳市和重庆市大足区、荣昌区的报道。

  内江

  一张示意地图:展现打造“门户枢纽”雄心

  6月30日,内江东兴区平坦镇内江至大足高速公路项目现场,工人正在开展桥面铺装施工。

  一周前,其项目控制性工程——联合水库大桥连续刚构桥面全幅合龙。项目通车后,将新增一个川渝省际出口,四川内江到重庆大足的驾车时长将从原来的2小时缩短到1小时。

  从新中国第一条自主修建的铁路成渝铁路到新建的内大高速,内江连接川渝的动脉通道不断织密。在通道和区位优势基础上,内江正加快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门户枢纽。

  通道密织 塑造立体开放发展格局

  在内江市交通运输局,一张示意图展示出途经内江的高速公路线路。密集的线路连接成都、重庆等周边地区,反映出内江的交通区位优势。

  “包括内大高速在内,内江已有、在建和规划的高速项目中,有6条连接川渝。”内江市交通运输局局长陈代兵介绍。

  内江正在推进的国际物流通道建设,也让成渝铁路的老站点重获新生。在资中站,站长吴晓军这几天商量的事情大多都是围绕同一个主题:货场改造。

  “改造源自刚上新的国际物流业务。”吴晓军介绍,今年4月底,满载家用电器、日用百货等货物的中欧班列·(成渝)甜城号从这里首发驶往欧洲。

  这一班列和此前内江开通的“蓉欧+”东盟国际班列相结合,让内江打通连接欧亚和东盟的南北双向国际大通道,塑造外向型经济发展新优势。

  借力立体开放的通道格局,承接物流产业的载体正不断完善。在内江新区,内江国际物流港正在推动内江保税物流中心(B型)的申建。“今年我们重点推进建立跨境电商、国际货运等产业链招商机制,推动现代物流产业发展。”内江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李焰表示。

  产业更新 融入“双圈”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6月30日,年产1080万片的功率半导体模组陶瓷基板项目在内江经开区开工,“有望填补国内高端功率半导体陶瓷基板技术空白。”内江经开区管委会主任李勇均介绍,该项目已是内江与日本磁性技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第四次深度合作,将推动内江电子信息产业高精尖产品的研发制造。

  距开工仪式现场8公里处,内江电子信息产业园内,四川明泰微电子产业园的产品陆续从园区装车出发,为成渝等地的下游企业制作显示屏提供配套。

  融入川渝万亿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内江逐步形成了以液晶显示模组、集成电路封装测试等为主的电子信息产业链条,企业集聚发展态势明显。内江市经信局数据显示,今年1—4月,内江规上电子信息企业实现产值22.4亿元,同比增长29%。

  蓬勃发展的产业,也为城市注入活力。在内江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产业园B区大楼内,签约落地不足4个月,韵达速递西南区客服中心已占据其中的4层。“还要招100多名员工,接下来要占的楼层估计更多了。”该中心负责人梁慧贤介绍。

  近两年来,看中内江的区位条件和成本优势,越来越多的服务外包企业在这里布局。包括迈睿中国西南区总部、大宇宙中国西南区域中心项目在内,内江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产业园已先后引进企业21户。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郑志浩

  资阳

  一段难忘历史:串联起这座城市发展脉络

  7月1日上午,一趟满载着钢铁等货物的列车缓缓驶入资阳站,这些货物被送往中车资阳机车有限公司等企业的生产车间。

  这一天是成渝铁路正式通车70周年的特殊日子。70年前,作为新中国自主修建的首条铁路,成渝铁路的通车,为资阳打开了对外开放的通道。

  串联起城市发展的脉络

  蜀人原乡广场、蜀人原乡川菜……在资阳市区,随处可见“蜀人原乡”标识。它的由来和成渝铁路的修建有关。

  1950年,成渝铁路资阳段修建过程中陆续发现文物。为加强保护,在重庆大学任教的张圣奘奉命牵头组成10多人的工作小组,负责调查和保护铁路沿线文物。1951年3月,张圣奘在当时的黄鳝溪(现九曲河)铁路桥一号桥墩基坑发现了一块古人类化石,这就是距今有3万多年历史的“资阳人”头骨化石。

  “‘资阳人’头骨化石为宣传推广资阳历史文化起到了重大作用。”资阳市雁江区文联调研员孟基林表示,正是这一发现,让资阳有了“蜀人原乡”的美誉。昔日化石的发现地,也树起了一块约3人高的石碑。

  距石碑几公里外,是资阳最大的工业企业之一——中车资阳机车有限公司。从1966年建厂至今,“无论是生产机车,还是汽车配件,钢铁都是我们重要的生产原料。”中车资阳机车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的生产依赖着成渝铁路的货运能力。

  铁路的开通,还带动资阳沿线区域商贸的发展。临江寺站是成渝铁路进入资阳境内的首站,上世纪80年代,每当火车停靠此站,不少游客会蜂拥而下去买豆瓣,临江寺豆瓣一度成为资阳的一张对外名片。

  打通了资阳的对外通道

  “成渝铁路曾是资阳最便捷的对外通道。”资阳站货运值班员戴勇记忆犹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火车把外面的棉花、粮食、钢铁运进来,又把本地的红苕、柑橘运出去。最忙时,一个人一天就要负责一节车皮的货,有60吨重。”

  人流量也不少。在资阳市交通运输管理局办公室里,记者看到了一组数据:1985年,资阳市境内铁路运输客运量合计249.48万人次。

  随着成渝高速公路、成渝高铁的相继通车,成渝铁路的客运功能逐渐被替代,但它依然服务于资阳这座城市。“仅去年,到达的钢铁量就有1909车,共计100778吨,同比分别增长52.47%、41.42%。”戴勇说。

  在成渝铁路周边,新的交通网络正在编织。与资阳站一江之隔,是资阳北站,它是成渝高铁线上的站点,从这里乘坐高铁,最快22分钟“飙拢”成都,57分钟到重庆。同时,它也将成为轨道交通资阳线的起点。作为全省首条跨市域城际轨道交通,轨道交通资阳线的建设标志着成资同城化迈入“轨道同城”新阶段。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高杲

  大足

  一段邮亭时光:见证昨日繁华、今日发展

  7月1日15时13分,重庆市大足区邮亭镇,晚点13分钟后,重庆南至内江的5612次列车缓缓驶入成渝铁路大足火车站。

  站台上,由四川隆昌到重庆大足探亲的杨金花准备登车回乡,“从小我就在这里坐火车,40多年啰。那时这里还叫‘邮亭铺火车站’。”

  设邮亭铺火车站 成为物资、旅客进出咽喉之地

  邮亭原为“邮停”,意为邮政信件等停留之地。由此可见,邮亭铺自古就为成渝交通咽喉。“成渝铁路动工的第二年9月,火车就通到了这里,设邮亭铺站。”邮亭镇党委书记杨茂介绍,当时站里只有两股道,站内线路长400米,不办理客货运输,仅为修建成渝铁路运送材料。“成渝铁路线全线通车后,邮亭铺站站线增至三股道,定为四等站,开始办理客货运业务。”

  后来,邮亭铺火车站的货运专线增加到4条。随着成渝铁路、大足至邮亭公路通车,再加上大足至安岳、大足至铜梁、大足至永川、大足至荣昌等公路干线连通,邮亭铺火车站成为当时物资、旅客进出的咽喉之地。

  “火车站周围那时闹热得很,逢三六九,我们都要坐火车从隆昌过来赶场。”杨金花的记忆里,随着邮亭铺火车站客货运输量的增加,火车站周边旅馆、餐馆、茶馆、百货商店等日益增多,“我们都紧紧牵着妈、老汉的手,生怕一不小心就会被挤丢。”

  不仅如此,邮亭铺火车站周边的房屋也逐年增多:从三四间草房起步,后来逐渐形成面积达2.96平方公里的邮亭火车站社区。

  “上世纪80年代,大足石刻被开发,吸引大批国内外专家学者和游客前来。”杨茂介绍,由于当时公路运输落后,观光者大多乘坐火车往来,这使邮亭铺火车站客货运量大幅增加,成渝线上开行的7对旅客列车均在此处停靠。“上世纪90年代,邮亭铺火车站年发送旅客超32万人次。”

  开通成渝高铁 大足到隆昌仅需14分钟

  随着成渝高速公路的通车,邮亭铺火车站(1998年更名为大足火车站)客运量急剧下降。如今,仅有重庆南往返内江的5612次/5611次一对慢车停靠。

  “现在每年的客运量也就千把人次,但以煤炭、水泥、粮食等为主的货运还基本保持。”杨茂介绍,如今大足火车站年到发货物约40万吨,依然承担着周边区域重要的货运任务。“4条线、8个货运站台,好多公司都在用。”神光(重庆)煤业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煤炭洗选、煤炭及制品销售等业务,副总经理朱楠介绍,依托货运专线,该公司年产值超过10亿元。

  “现在有高铁了,来这里坐火车的人就更少了。”2015年12月26日,成渝高铁开通运营。从设在邮亭的大足南站出发,到隆昌仅需14分钟。不过,杨金花依然喜欢坐着慢车慢慢“摇”到隆昌,“5元钱,一个半小时,便宜。我也不赶时间,慢点就慢点。”

  成渝铁路线上,属于大足火车站的热闹已远去;远处,成渝高铁正以每小时350公里的速度风驰电掣,驶过日益繁华的邮亭镇,驶向未来……

□重庆日报记者 陈维灯

  荣昌

  一个物流园区:展现产业结构调整之路

  6月30日上午11点半,一列满载东北大米的铁路敞车,经成渝铁路广顺场站缓缓驶入荣昌重庆能投川南渝西综合物流园……

  荣昌位于重庆最西端,与四川泸州、内江、资阳接壤。“成渝铁路的开通,对优质资源向荣昌集聚,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重庆市荣昌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在铁路交通的带动下,荣昌这个不靠江、不临海的内陆城市,正逐步实现“空、铁、公、水”立体多式联运体系,成为川渝合作的“桥头堡”。

  从物流园发展 看产业调整

  走进川南渝西综合物流园,上世纪成渝铁路刚开通时的“老物件”,还依稀可寻。铁轨两侧,两座长方形的“地坑”深不见底,一直通向煤炭洗选厂旧址。“地坑里有个传送带。过去,洗选厂清洗后的煤炭便是通过地坑传送、装运上车的。”重庆能投物流公司副总经理杨勇说。

  物流园前身是重庆五大矿务局之一的永荣矿务局。成渝铁路通车后的1958年,永荣矿务局开始大规模、机械化采煤。荣昌矿产资源丰富,其中已探明的煤炭可采储量就有9600万吨。“成渝铁路的开通,使煤炭运输时间大大缩短,运输成本大幅下降。”杨勇举例,以前通过船运将煤炭运至成都要2天左右;铁路开通后,荣昌的优质煤炭24小时内就能到达成都,成本也降低了80%左右。

  从2012年起,荣昌区大力探索产业结构调整之路,逐步形成以农牧高新、电子信息、消费品、生物医药等为主的现代产业集群。

  在此背景下,2018年,已改制为重庆永荣矿业有限公司的永荣矿务局,成立了重庆能投物流有限公司,并依托自有铁路专用线,建立起集仓储、装卸、物流、商贸等于一体的现代物流园。物流园发货的种类从煤炭增加至建材、粮食、瓷器等20余个品类。过去用于传送煤炭的“地坑”,现在则成为卸放玉米、大豆等散装粮食的主要通道。

  数据显示,今年1—5月,物流园完成铁路大宗物资卸装量80.3万吨。

  从客运车辆变化 看交通发展

  每天中午,都会有一列从内江出发的绿皮老火车缓慢停靠在成渝铁路广顺场站,车号员李勇迈着急促的步伐,核对车次、列车编组等信息。“5611/5612是成渝线上最后保留的一对绿皮列车,乘坐这趟车的,多是体验观光的游客。”

  随着高铁的开通,客运慢车渐渐退出成渝铁路,货物运输成为广顺站的主要功能。现在,广顺场站每天接发的货运列车大概有40余趟。

  事实上,荣昌区也正以成渝铁路为核心,加强交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打造渝西川东综合交通枢纽城市。随着成渝高铁的开通、国际物流“金三角”的加快共建、荣昌无水港等重大项目的建成运行,荣昌正逐步打通东接沿江通道、南接西部陆海新通道、西接川藏通道、北接“渝新欧”“渝满俄”通道的“四向通道”,衔接周边机场、港口、铁路枢纽,构建起便捷高效的多式联运体系,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各类资源要素加速集聚。

  在刚结束的第二季度招商引资项目集中签约活动中,荣昌共签约项目33个,合同投资金额达222.5亿元,吸引一批引领性、创新性、带动性强的重点项目落户。来源:四川日报

微信扫一扫,即刻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