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割机在田间开足马力穿梭忙碌 风吹麦浪穗飘香,收割插秧一片忙。成都平原广袤的田野又被染成了金色,一年一度的“双抢”(抢种抢收)季又到了。这是每年农业生产最关键的时候。田间机器轰鸣作响,收割机开足马力穿梭忙碌,插秧机来回奔忙,为全年的粮食丰收播下希望。 丰收 良种良法小麦单产创新高 “亩产608.7公斤!”随着测产专家报出一个响亮的数字,位于崇州的长江上游优质粮油中试熟化基地内沸腾了。这是由省科技厅农村中心、中科院成都生物所、川农大等机构专家组成的测产团队,正在对我市2023年小麦高产示范进行验收,结果令人振奋:小麦新品种蜀麦1868百亩连片实测验收,亩产达516.9公斤,创成都平原新高;蜀麦133实收亩产达608.7公斤,创成都市小麦最高单产。“今天我们收割测产的品种有蜀麦133、蜀麦1868小麦等。经专家现场测产,小麦产量再创新高,平均比去年增长5%,相信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长江上游优质粮油中试熟化基地负责人杨福明说。 和中试熟化基地一样,连日来,我市各大粮油基地捷报纷至沓来。在邛崃高埂街道“天府粮仓”小麦新技术试验示范基地内,首次示范小麦免耕带旋抗湿播种技术的田块,小麦测产创下了528.1公斤/亩的高产纪录。据悉,去年11月,邛崃市农业农村局联合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在高埂街道火星片区开展小麦新技术核心示范,针对长江流域稻茬小麦普遍存在的种子播不下、苗出不齐、长不好的难题,选用了川麦104主导品种,首次采用免耕带旋抗湿播种技术进行示范。“我种小麦10多年了,以往都是先旋耕、再撒种子、撒肥料、最后覆土,共有4道工序。现在用这种新技术只需一道工序就可同时完成带旋、播种、下肥,每亩可比过去节省四五十元成本,而且出苗率高、肥料吸收好,今年我的麦田亩产达到了500公斤,比过去提高了50公斤以上!”当地农户黄光伦欣喜地说。 播种 智能农机省时省工还标准 周末,成都市天府粮仓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内一片繁忙景象。数十台大型拖拉机、无人机、5G智能无人插秧机在这里有序忙碌着。各农业合作社、种植大户们纷纷抢抓晴好天气,将小春的油菜和小麦收割下来颗粒归仓,同时拉开今年大春生产序幕。 前几天刚收割完油菜的大田里,3台大型拖拉机开始翻耕农田,不一会儿,数十亩农田翻耕完毕。紧接着,无人机开始施肥,5G智能无人插秧机进行插秧。只见高标准农田里,一台台融合物联网技术,搭载卫星定位系统的5G智能无人驾驶插秧机缓缓行进,如同有一双“慧眼”,自如地按照设定的轨迹和速度自主行驶,实现自动插秧、自动转弯、自动变速。所过之处,葱绿的秧苗纵横成线,行距和苗距精准掌控,随着插秧机不停地行进,田里插满了一排排整齐嫩绿的秧苗。 “这是目前最先进的5G智能无人插秧机,只需要人工辅助上秧盘,一台机器一天能插60亩秧苗,相当于完成50个人的作业量,不仅减少了人工成本,而且实现精细化、精准化和智能化作业,最终达到提高水稻生产综合效益的目的。”农机公司负责人张建华告诉记者,只要在机器上设定一个参数,无人插秧机就能进行标准化作业,误差不超过2厘米。
不仅是播种。这样的“高科技”种粮,在成都平原已随处可见。天府农博园核心区3000亩大田展区内,100多种智能设备正在精准运转,空气湿度、风力、土壤水分、营养成分、作物长势、有无虫情……在“数字农业”加持下,以最少的人力实现了最精确的管理。( 受访单位供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