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季度,四川省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5%,增速比上年全年加快6.1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加快9.6个百分点,展现强劲发展动能。 与此同时,以专精特新企业为代表的新企业发展迅速。一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专精特新企业增加值增长8.1%,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壮大,相关企业占比已达15.0%,相当于每7户规上工业企业中,就有1户从事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 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双轮驱动下,今年一季度,成都不断涌现全球首创、全国首例的突破性成果,叠加场景应用、资本支持和政策赋能,科技创新正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支撑,越来越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四川加速崛起。 “全球/全国首例”频现 成都科技成果迎来“爆发期” 用科技创新撬动产业升级,正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成都持续破解科技与经济“两张皮”难题,在全国率先推出科技成果权属改革政策,首创技术经纪人职称评定制度,从“十条”到“新十条”再到“三十条”,一系列制度创新不断拆除成果转化的“篱笆墙”。 厚积薄发之下,今年以来,成都科技创新成果呈现“井喷”态势,多项“全球首例”“全国首创”接连涌现。 3月6日,一项突破性医疗成果引发全球关注——由成都中科奥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六基因编辑猪肾脏,成功移植至终末期肾病患者体内。这是亚洲首例、全球第五例猪肾活体移植手术,其余四例均由美国团队完成。目前患者已平稳度过术后40天并顺利出院,标志着我国异种器官移植技术迈入国际第一梯队。 2月28日,中国医学人工智能领域迎来里程碑时刻——成都博恩思医学机器人有限公司研发的经口手术机器人系统,成功完成全球首例AI+智能机器人远程头颈外科无创手术。这台拥有1760枚零部件、300余项自主知识产权的“成都造”手术机器人,填补了全球手术机器人无法实现喉部声门区手术的空白。手术中,上海专家团队实时操控5000公里外新疆喀什的手术设备,展现了“AI+机器人”技术的完美融合。 这些“首例”频现的背后,是成都科技创新能力的系统性跃升。从单点突破到全链创新,从技术积累到产业赋能,成都正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科技创新实现从“跟跑”到“并跑”甚至“领跑”的跨越。随着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步入新阶段,“成都创新”正在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布局“最初一公里” 成都重点强化创新平台建设 作为科研资源位居全国第一方阵的创新之城,成都正依托高能级创新平台和雄厚的科研院所资源,加速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路径。今年以来,成都多个重大创新平台建设持续提速,创新策源能力显著提升。 在“最初一公里”的布局上,成都重点强化创新平台建设。4月16日,天府绛溪实验室与链主企业成都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共建机器人大脑技术创新中心。这一举措标志着四川机器人大脑创新中心进入“双中心运营”新阶段,将系统布局机器人大脑、交互和训练等创新平台,着力构建全球领先的具身智能数据集和数算一体平台。 随着高能级创新平台加速集聚,如何破解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成为关键。针对技术转化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成都通过“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专项行动和“立园满园”行动,构建了全链条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 3月29日,2025第八届清华-四川科技成果对接会“科创天府·智汇蓉城”科技成果及应用场景供需对接活动现场,发布清华大学137项前沿科技成果,覆盖新能源及智能汽车、智能制造及自动化、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活动期间,由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联合多方共建的“政产研协同成果转化基地”正式揭牌。 “我们希望借助这个平台,按照专业方向和产业链,联合各方创新主体,推动科技成果加快转化。”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副院长刘毅表示,这一基地的成立,标志着成都在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方面又迈出坚实一步。 以场景创新驱动发展 用优质营商环境赋能科技腾飞 在成都,无人驾驶汽车自如穿行,智能游船划过湖面,无人机精准投递包裹……这些充满未来感的场景正在成为城市日常。成都通过场景创新推动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的创造性应用,持续培育新质生产力,不断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 在低空经济领域,成都汇蓉国科微系统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的“低空数字警察”系统即将在天府新区上线。该系统通过“雷达+智能平台”构建全天候空中防线,可实时识别未报备的“黑飞”目标。“这不仅是一次技术突破,更是城市治理理念的革新。”公司总经理汪宗福表示,成都为企业提供了从基础研究到成果转化的完整创新生态,兴隆湖周边几公里内就能找到整条创新链,把城市变成新技术的最佳试验场,大大缩短了产品研发周期。 这样的创新故事在成都不断上演。3月28日,北京嘉清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仅用两个月就决定在成都高新西岭科技园投资1.3亿元建设氢能飞机发动机制造基地。“成都用专业和诚意打动了我们。”公司董事长方谋说,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春节期间招商团队仍在为项目奔忙,大年初三就提交了完善后的协议,还主动对接了本地产业链资源。
在成都,城市就是新技术的最佳试验场。正如企业家们所言,成都通过场景驱动、政策支持、服务赋能,构建起“需求牵引技术、技术赋能产业”的良性循环。这座创新之城正以实实在在的“含新量”,推动高质量发展“含金量”持续提升。来源:成都商报电子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