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是第25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年的主题是“万物共生 和美永续”。四川是长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补给区,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地区。作为拥有丰富生物多样性的地区,成都的生态系统类型多样,为动植物的生长提供良好适宜的生长栖息环境,珍稀物种也不断被发现。 四川和成都有多少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哪些是四川省特有品种?相关部门采取了什么保护措施?围绕这些问题,记者昨日联系了四川省生态环境厅以及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一起探探四川和成都生物多样性的“家底”。 上万种野生动植物 在四川省“安家” “四川是全球36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坐拥得天独厚的生态禀赋,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四川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据统计,截至目前,四川省共有脊椎动物1400余种——兽类231种、爬行类120种、鸟类759种、两栖类110种、鱼类246种和亚种。其中,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有305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64种,包括大熊猫、四川温泉蛇、黑颈鹤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241种,包括小熊猫、猕猴、红腹锦鸡等。”此外,截至目前,成都拥有兽类115种,占全省49.7%;鸟类586种,占全省77.2%;两栖动物32种,占全省29%;爬行动物41种,占全省34.1%。 在野生植物方面,四川共有1.4万余种高等植物,占全国总数的1/3以上。其中,裸子植物种类数量居全国第1位、被子植物种类数量居全国第2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262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3种,包括光叶蕨、攀枝花苏铁、红豆杉、峨眉拟单性木兰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49种,如西康玉兰、油樟、连香树、独叶草等。”该负责人说,四川还有许多特有植物,如白皮云杉、康定云杉、大叶柳、毛桤木和峨眉矮桦等。此外,截至目前,成都拥有古树名木183种9452株,占全省13.3%;高等植物3139种,占全省22.4%。 划定近15万平方公里 生态保护红线 为了持续保护这样一个野生动植物的“家园”,四川如何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主流化?据介绍,四川省从顶层设计上着力,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制度体系,陆续出台了《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见>责任分工方案》《四川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25—2030年)》等,还启动了《四川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立法前期研究,为全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政策法规支撑。
“目前,全省划定生态保护红线14.87万平方公里,基本建成以大熊猫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同时实现全省85%的重点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得到有效保护,大熊猫、川金丝猴、黑颈鹤等重要物种种群稳定增长。”四川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同时还采取了筑牢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基底、加强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教育几大措施。其中,已对全省345个国、省考断面开展了水生生物环境DNA监测,初步建成四川重点流域水生生物图谱库和条形码库。 来源:成都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