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乡镇网

热门关键词:  杏林镇  请输入关键词  怀远县  as  华州区杏林镇

安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围绕特色做文章

2014-04-03 15:42 贵州日报

  普定县循环农业示范园区引种500亩万寿菊,平均亩产值达两万多元。

  优质禽蛋生产基地

  春到茶园

  油菜花地里的新农村

  核心提示

  近年来,安顺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围绕特色做文章,做大规模,做优、做强品质,强力推进现代农业健康持续发展,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去年8月,市委、市人民政府召开了全市深入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会,9月出台了《关于深入推进全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意见》,全面启动新一轮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蔬菜、茶叶、精品水果、中药材、生态畜牧等七大优势特色产业有了新发展,取得了阶段性的新成效。2013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111.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801元,全市粮经比例进一步优化到40:60。

  优质粮油树立品牌

  按照“高档商品创牌子、中档商品赚票子、大众商品保市场”的经营策略,统一规划、统一品牌、统一销售、统一宣传,树立安顺优质粮油的品牌形象。

  面对近年来突发、多发的自然灾害,安顺市各级各部门强化组织领导,完善具体措施,一手抓抗灾救灾,一手抓生产发展,尽力减少因灾损失,确保了粮油生产的稳定发展。2013年全年粮食作物播种207.68万亩,总产量67.53万吨,较上年增长3.65%。油菜播种81.81万亩,产量8.1万吨,较上年增长10.2%。2013年,全市依托2家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企业、1家省级、14家市级粮食龙头企业,发展订单粮食生产基地面积20余万亩,形成“贡皇”、“树峰”、“大粒香”、“粒粒香”、“珍珠米”、“瀑花”、“瀑布”等一大批地方优质品牌。

  据悉,该市在优质粮油生产的基础上,扩大无公害、绿色和有机粮油标准化生产规模,强化生产环节监管,积极开展无公害粮油产地认证和产品认证,努力提高粮油质量安全水平,打造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的优质粮油特色品牌,提高粮油生产效益。结合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及时灵活地调整产品结构,按照“高档商品创牌子、中档商品赚票子、大众商品保市场”的经营策略,统一规划、统一品牌、统一销售、统一宣传,树立安顺优质粮油的品牌形象,推进产业快速发展。到“十二五”期末,全市粮食种植面积160万亩,总产量稳定在65万吨左右。

  蔬菜产业连片成带

  打造黔中百万亩特色生态蔬菜产业园,建成全省蔬菜产业核心区。蔬菜产业总产值达到40亿元。蔬菜种植面积平均每年以10万亩以上的速度增长。

  安顺围绕打造“黔中蔬菜产业园”,实现了加快发展。全市已形成低热河谷地区的早熟蔬菜、高海拔地区的延秋蔬菜、中海拔地区的特色蔬菜生产格局,标准化、绿色无公害生产技术得到广泛应用,扶持培育了西秀区大坝村延年果、平坝县天龙镇鼎兴、西秀区刘官乡天富山药等4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安顺山药、韭黄、生姜、白菜等特色蔬菜,以及市农科院选育的优质菜用大豆、菜用早糯玉米等蔬菜品种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蔬菜产品大量销往广东、广西、重庆、贵阳、成都、长沙等地,全市蔬菜产业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2013年全市蔬菜种植109.94万亩(次),新增种植13万亩,产量161.02万吨。

  安顺将立足贵阳、巩固渝川湘鄂、拓展粤港澳、辐射东南亚等市场,努力扩大无公害、绿色蔬菜基地规模,完善加工、冷藏、物流等设施,重点建设打造沪昆高速公路沿线蔬菜产业带、安普及安紫公路沿线蔬菜产业带“一横一纵”两大蔬菜产业带,以及低热河谷地区冬春蔬菜产业带、高海拔地区夏秋蔬菜产业带和特色蔬菜产业带,全力打造黔中百万亩特色生态蔬菜产业园,建成全省蔬菜产业核心区。到“十二五”期末,全市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35万亩(次)(其中,特色辣椒种植20万亩以上),总产量突破200万吨,蔬菜产业总产值达到40亿元。蔬菜种植面积平均每年以10万亩以上的速度增长。

  安顺茶叶“重振河山”

  2013年,全市茶园面积达37.14万亩,其中无公害茶园面积1.11万亩,绿色基地茶园面积达到0.36万亩。

  通过加大老茶园更新改造及新建无性系茶园工作力度,安顺市培育扶持茶产业品牌,壮大茶叶企业和合作社,茶产业得到较快发展。

  截至2013年底,全市茶园面积达37.14万亩,其中无公害茶园面积1.11万亩,绿色基地茶园面积0.36万亩。建成朵贝重华、御茶村、明英、瀑珠等29个茶叶企业及1个茶叶专业市场、1个茶叶行业协会、27个茶叶专业合作社。相继创出了瀑布、朵贝、明英、春来、过江龙、黔龙、土红坡、格凸春芽、红崖天书、屯堡仙茗等20多个茶叶品牌。“安顺瀑布茶”已成为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黄果树毛峰”、“朵贝茶”已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安顺瀑布毛峰2010年成功入选“贵州省五大名茶”。安顺瀑珠茶场、御茶村有限公司茶叶产品远销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

  黔中“果园”芬芳四溢

  2013年,全市水果种植达35.42万亩,产量20.74万吨。到2015年,该市水果种植面积达到60万亩。

  依托山地立体气候特点,安顺市按照“向优势区域集中,突出特色与优质,提高规模效益”的原则,重点发展安顺金刺梨、火龙果、李、樱桃、枇杷、桃、新房雪梨等水果,种植面积快速增长,规范化、标准化种植水平稳步提高。2013年全市水果种植达35.42万亩,产量20.74万吨。组建培育了平坝县申浙葡萄、西秀区水西庄果蔬、开发区上头铺种植养殖等46个水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

  到2015年,该市水果种植面积达到60万亩。其中,海拔800米以下北盘江流域、三岔河流域低热河谷地区,主要发展火龙果、脐橙、椪柑、柚等水果。在海拔800米以上至1000米地区主要发展枇杷、温州蜜柑、杨梅,面积3万亩。在海拔1000米以上地区主要发展桃、李、梨、樱桃、刺梨、猕猴桃,面积7万亩。

  黔中“药乡”呼之欲出

  “十二五”期末,中药材种植面积达50万亩,培育建立8个以上中药营销企业(大户),并争取2个中药材生产基地通过GAP认证.

  2013年,安顺市中药材新增种植13万亩,中药材种植总面积达23.72万亩。组建培育了安顺钰霖、西秀区德龙浙贝、关岭富顺、紫云惠农等38个中药材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了百灵、顺健、玖久等10多家大中型中成药生产及销售企业,年加工转化能力达4000吨,全市中药工业总产值达到10亿元以上;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苗药、民族药品牌。西秀区、普定、关岭、紫云4个县区先后被省明确为中药材发展重点县。

  突出区域特色,因地制宜,合理布局,重点培育地道、大宗、特有中药材优势产区,实现中药材产业标准化、规模化、优质化、专业化。到“十二五”期末,该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达50万亩,培育建立8个以上中药营销企业(大户),并争取2个中药材生产基地通过GAP认证,发展100家中药材种植公司及农民专业合作社。

  风吹草低牛羊肥

  形成了“生猪、蛋禽、肉牛和冷水鱼”四大支柱产业。畜牧业产值48亿元,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提高0.5个百分点。

  安顺市扎实推进现代生态畜牧业建设,形成了“生猪、蛋禽、肉牛和冷水鱼”四大支柱产业。2013年全市完成肉总产量15.3万吨,增长11.9%,禽蛋产量1.85万吨,增长39%,水产品产量1.3万吨,增长22%,完成畜牧渔业产值44.8亿元,增长14.5%。

  目前,该市通过大力创建标准化规模化示范场,完善生猪产业链,打造黔中优质肉猪生产基地;围绕蛋禽产业打造安顺优质禽蛋生产基地,打造100万羽生态牧养绿壳蛋鸡产业带,使禽蛋产业继续保持全省领先地位,围绕草资源开发利用打造优质肉牛产业,围绕冷流水资源开发打造安顺特色渔业。新创建国家级标准化养殖场2个,省级15个,建成5个万头生猪养殖场和10个珍稀水产品养殖基地,发展大鲵加工10000尾,在全市范围内力争完成肉蛋类总产量18万吨,水产品产量1.4万吨,畜牧业产值48亿元,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提高0.5个百分点。

  烤烟助农增收脱贫

  2013年,全市收购烤烟25.54万担,产值3.12亿元,税收6800万元,种烟农户人均现金收入14000元。

  安顺市种植烤烟历史悠久,烟叶质量良好,经济效益较高,是增加农民收入,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2013年,全市收购烤烟25.54万担,产值3.12亿元,税收6800万元,种烟农户人均现金收入14000元。

  立足“烟叶办特色”的定位,高水平规划并建设基地单元6至7个,力争进入全国重点产烟区行列。到“十二五”期末,全市基本烟田保护面积30至35万亩,达到年种植规模稳定在20.5万亩,产能30至35万担的目标。(本报记者 吴 琳)

  延伸阅读

  安顺市将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同步小康建设任务,按照发展现代农业、实施精准扶贫等工作大局,遵循“一切要为人民打算,一切要为小康苦干”的总要求,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动力,积极稳妥推进农村改革,大力培育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深入推进“点、线、面”三位一体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提高农业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水平,促进粮食稳产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加快发展。2014年力争全年粮食总产达到65万吨;油菜籽7.5万吨;蔬菜种植120万亩(次);新增水果14.89万亩;新增茶园7万亩;完成烤烟收购22万担;全市粮经比例调整到34:66。

微信扫一扫,即刻分享!
责任编辑:
首页 | 网站地图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网络110报警服务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版权所有 中国乡镇网新闻中心 投稿邮箱:2135293720@qq.com 电话: 4009-916-216 蜀ICP备13027954号

法律顾问:四川滨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旭 关于我们 | 加入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