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乡镇网

热门关键词:  杏林镇  请输入关键词  怀远县  as  华州区杏林镇

马铃薯黑胫病防治措施

2014-04-09 16:36 农博网

  马铃薯黑胫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一旦发生会导致马铃薯的产量及质量的保证。

  一、马铃薯黑胫病的发病规律

  病害发生程度与温湿度有密切关系。气温较高时发病重,高温高湿,有利于细菌繁殖和危害。土壤黏重而排水不良的土壤对发病有利,黏重土壤往往土温低,植株生长缓慢,不利于寄主组织木栓化的形成,降低了抗侵入的能力;黏重土壤含水量大,有利于细菌繁殖、传播和侵入,因此黏重土壤、低洼地块发病严重。播种前,种薯切块堆放在一起,不利于切面伤口迅速形成木栓层,也会使发病率增高。

  二、马铃薯黑胫病的症状

  (1)马铃薯幼薯染病,节间短缩,叶片黄化,上卷,茎基以下部位组织发黑腐烂,故称为马铃薯黑胫病。

  (2)感病幼苗生长缓慢,植株细弱,甚至死亡。

  (3)马铃薯薯块染病,湿度大时,薯块变黑褐色,腐烂发臭。

  (4)成株期马铃薯黑胫病的症状出现迅速,晴天更为明显,叶片凋萎下垂,发病早的可全植株凋萎,但不卷叶。最明显的症状是茎基(接近地面的地上和地下数厘米内)变为褐色,变黑的茎迅速软化腐烂,茎秆极易从土中拔出,拨出后可见顶端带有母薯的腐烂物。发病茎杆常自动开裂。

  (5)后期植株矮化变黄,叶片向上反转,茎基棕色或棕黑色,茎杆破裂后出现大量粘液。

  (6)种薯染马铃薯黑胫病腐烂成粘团状,不发芽,或刚发芽即烂在土中,不能出苗。

  三、防治措施

  (1)遗择无病块茎作种 在收获后,种薯入库、出库切块时,都要注意严格淘汰病薯,选用抗病、无病种薯,种薯切块后用草木灰拌种后播种。

  (2)田间拔出病株 从幼苗出土以后,注意田间病害发生情况,发现有病株时应及时拔掉,拔除病株的空穴应用生石灰消毒,将拔掉的病株深埋土中,以免再传染。

  (3)种薯消霉 用福尔马林溶液(40%福尔马林l份,加水200份)浸泡种薯3一5分钟,拿出堆起闷蒸2小时(加上薄膜等物),以后将堆薯摊开,在阴凉处晾干。切块时也要注意切刀消毒。

  (4)实行轮作 每隔3—4年轮栽一次,可以避免病菌感染。不要在涝洼地上种植。

  (5)适时早播 加强田块管理,发现病株及时挖除带有马铃薯黑胫病的薯苗。

  (6)种薯入窑 要严格挑选,入窑后加强管理,窖温控制在l-4℃,要求透风良好。

微信扫一扫,即刻分享!
责任编辑:
首页 | 网站地图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网络110报警服务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版权所有 中国乡镇网新闻中心 投稿邮箱:2135293720@qq.com 电话: 4009-916-216 蜀ICP备13027954号

法律顾问:四川滨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旭 关于我们 | 加入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