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仅葡萄收入就能上4万元。”10月6日,站在自己的葡萄园里,64岁的陈兰才老汉一脸幸福。
陈兰才所在的乌海市海南区巴音陶亥镇一棵树村过去是有名的穷村,盐碱地连棵像样的树都不长,50年前这里只有一棵大树,便得了“一棵树”的名字。前些年,村民的收入就靠十几亩的玉米,一年到头也就收入几千元,日子过得紧紧巴巴。
![]()
陈老汉种的葡萄很有名
一棵树村紧邻黄河,专家发现这里的土地经过简单改造后适宜种植葡萄,为了村民脱贫,海南区便着力在该村发展葡萄产业。陈兰才憋着一口气要改变命运,便将十几亩玉米改种了葡萄。他家的葡萄不施化肥和农药,只用农家肥,葡萄品质好,红提果实饱满糖度高,买过的顾客都说好。靠着葡萄,陈兰才家的收入由过去几千元跃升到三四万元,他和老伴都入了“五七工”社保,现在每月又多了近3000元的退休金。日子好了,他不仅将过去的土房翻盖成86平方米的宽敞明亮的砖瓦房,还订了3份报纸:《内蒙古日报》《乌海日报》和《科技日报》。
正与记者说着,又来了两个游客要买葡萄。“村子的路修好了,房子也漂亮了,一到假期,市里的人就来村里玩,好多人就顺便买些葡萄。”陈兰才一边领着顾客往葡萄园走,一边介绍。
海南区副区长刘海军说:“一棵树村的葡萄、笨鸡蛋、农村猪肉等都很有名,区里正着力把这个村打造成休闲旅游村,来游玩的市民多了,村民的特色农产品也有了销路。”据了解,为了打造休闲旅游村,当地政府不仅修了道路,帮着村民整修了房屋,还要发展光伏发电。目前,光伏设备已经安装到位,实现发电后,村民不仅省去了电费,剩余的电还可以上网销售。并且,整个村子将因为新能源而变得更加干净美丽。
村主任郭振华更是信心满满:“现在村里不仅发展起了葡萄产业,还种植了黄芪,形成了订单农业,村民收入哪家也有三四万。下一步,我们要在市里设置我们村特色农产品销售点,还要搞一些文化旅游节日,把我们的品牌打响!”
(凤凰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