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扣押的犯罪嫌疑人 通过多个平台“借新还旧”“以贷还贷”方式恶意垒高“债务”; 采用电话侮辱、威胁,发送PS裸照等“软暴力”手段进行非法催收…… 仅一年的时间,这一网络“套路贷”涉黑组织非法获利28亿余元,尚未收回的非法债务约98亿余元,被害群众多达47.5万余人…… 在12月24日公安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首次向媒体披露了上面这起全国首例纯线上“套路贷”涉黑案件情况。 近年来,随着信息网络的快速发展,传统黑恶势力犯罪向网上蔓延。犯罪分子借助信息网络,通过编造虚假信息,敲诈、诽谤、恐吓、暴利放贷、虚增债务等手段实现非法牟利。 这起全国首例纯线上“套路贷”涉黑案由全国扫黑办挂牌督办,又被称为“2.12”特大系列电信诈骗案。 2018年3月,王某焘与他人共谋,采取非法网络“套路贷”的手段骗取钱财,牟取暴利。由吴某飚等人提供资金,王某焘负责公司全面管理。为蒙蔽群众、逃避打击,便于开户结算、对外签订议协,与非法网贷APP相对应,王某焘犯罪组织陆续注册了杭州某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及其他20余家空壳公司(统称为杭州网贷公司)开展“业务”,并采用第三方交易平台进行财务结算,下设技术部、商务部、客服部、人事部,以公司化运营的形式实施诈骗等犯罪活动。为了非法债务及时回收及规避催收风险,提升回款率,2018年4月,杭州网贷公司先后与合肥、深圳等地24家催收公司签订合同,将部分非法逾期债务外包,进行催收,通过业绩考核进行管控,支付催收款提成、奖金等,明示或默许催收公司利用信息网络对被害人及其亲友采取滋扰、威胁、恐吓等非法手段催收非法债务。从而形成了以王某焘为首的集非法网络放贷、“软暴力”催收于一体,架构明晰、分工协作、利益共享的犯罪组织。 该犯罪组织在不到10个月的时间里,以近2亿元的投入非法获取28亿余元,尚有未收回的非法债务约98亿余元。王某焘及吴某飚等“投资人”从中攫取了巨额利益,并将部分获利以工资、提成、奖金的形式分配给其他成员,部分用于公司运营。 该犯罪组织以“套路贷”为基本方式,诱骗被害人借贷,收取超高利息,并通过多平台“借新还旧”“以贷还贷”恶意垒高“债务”,被害群众多达47.5万余人,采用“软暴力”手段催收非法债务,严重扰乱互联网和金融管理秩序,破坏经济社会生活秩序,造成重大影响和严重危害后果。四川成都吴某因陷入该组织“套路”陷阱无力偿还,与丈夫一起烧炭自杀;青海西宁江某蕊不堪“软暴力”轮番催收的精神折磨,上吊自杀。 2019年3月,甘肃兰州公安机关专案组开展统一收网行动,抓获犯罪嫌疑人269人,冻结人民币10.28亿元、港币2.27亿元,扣押黄金172.12公斤、房产14套。 ![]() 图为扣押的金条 2020年9月,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该案作出判决,主犯王某焘因犯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罪、诈骗罪、寻衅滋事罪等,被判处无期徒刑。 ![]() 图为兰州中院庭审现场 ![]() 图为扣押的现金 具体来说,包括了网络“套路贷”、“裸聊”敲诈、恶意索赔、负面舆情敲诈、网络水军滋事、网络暴力传销、网络“软暴力”催收这七类情况。 拿发案较多的网络“套路贷”案件来说,有的被害人因不了解犯罪团伙的“套路”,认为自己借了钱并没有如期归还,是有过错方,即使被收取高额费用、违规讨债,也认为是理所当然的;有的被害人因被“软暴力”催收,产生抗拒心理,即使公安机关明确告知放贷方是“套路贷”犯罪团伙,仍不愿意配合;有的被害人因无法偿还虚高债务,更换所有联系方式远走他乡。 那么,如何避免网络黑恶势力侵害?公安机关发布的以下防范重点提示,可得记好了! 要沉着冷静,第一时间报警,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不要因为害怕不法分子的恐吓威胁,而越陷越深; 要保存好聊天记录、交易记录等电子证据,这些都是认定犯罪事实的重要依据; 要积极配合公安机关调查取证工作,准确说明情况,并提供涉案账号,方便公安机关深入调查,尽快追赃挽损。广大群众也要加强自我防范意识,提高风险抵御能力。 要提高敏感性,不要随意添加陌生人微信,不要随意泄露个人身份、电话、住址、工作、支付账号等隐私信息。 要提高警惕性,接到来历不明的电话要慎重接听,收到含有未知网络链接的信息不要点击,遇到陌生网友邀约见面要坚决拒绝,看到网络骗局、情色诱惑要一律抵制。 要提高甄别能力,网络贷款时选择有贷款资质的正规金融机构,不要贪图小便宜,不要轻信“无抵押、低利率”等虚假广告,远离网络非法放贷;网络求职时要选择正规的招聘网站,认真审核企业资质,不要轻信无条件的高薪招聘信息。 【来源:人民法院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