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乡镇网陕西讯)“高楼万丈平地起,盘龙卧虎高山顶,边区的太阳红又红…”。一首陕北民歌,唤起了我们对革命圣地延安的憧憬。 6月25日,在建党97周年来临之际,陕西华州区莲花寺镇时堡村35名党员干部来到了延安革命旧址和延川县梁家河。 冒着蒙蒙细雨,怀着崇敬的心情,陕西华州区莲花寺镇时堡村的党员干部们参观了延安革命纪念馆、杨家岭和枣园。在讲解员的解说下,一幅幅珍贵的照片、一件件文物、一段段感人的故事,仿佛又把大家的思绪带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当目睹眼前简陋的生活设施和艰苦恶劣的生存环境,大家真真切切感受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的奋斗历程,感受到老一辈共产党人为了信仰,把“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理想信念作为毕生追求,贯穿一生,无论在哪个时期,始终坚定信念,保持初心,全心全意为革命奋斗。 忆往昔峥嵘岁月,思绪万千,使人倍受鼓舞,再次心潮澎湃。恍惚中,感觉一个稚气未脱的北京16岁青年背着黄书包,风尘仆仆,从遥远的北京来到这个居住几十户农民,叫梁家河的小山坳里。在讲解员的细致讲解下,全体党员认真聆听了习总书记在梁家河劳动生活的点点滴滴,参观了知青旧居、村史馆、淤地坝、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等,真实感受到了这里艰苦的生活环境,切实体会到了青年习总书记在梁家河七年的插队经历,七年的农村艰苦生活与劳作,七年的奋斗与拼搏。感受着青年习总书记七年插队留下的足迹,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官、村级专职工作人员等年轻党员们不禁感慨:“自己在当下如此优越的生活环境下,在农村基层服务群众的过程中,始终不能放低姿态,把群众当成自己的亲人,不能坚持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更好地将自己与群众融为一体,不能很好地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然而在当时那个物质匮乏的环境下,青年习总书记面对现实境遇,没有沮丧,更没有退缩,反而激发出他对生活的热情,他坚持与这里的老农民拉家话,学生产,他与这里的人打成一片,每当闲暇他住的窑洞里总是有人来坐,听他说书,与他讨论事情,每一个人都从他这里得到了他们精神上的需要,而青年习总书记也从与这些质朴的农民的来往中学会了各种农活,几年后,梁家河变了,打了坝,有了水田,打了井,有了铁匠铺,有了面粉厂,更有了一台农机车,而这些就是青年时期的习总书记带领全村人做的。相比之下,我们做的少之又少。为此,我们将以习总书记的七年知青岁月为鉴,在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年华里从解民忧、解民怨、解民困这些关系民生民计的小事做起,不负党恩,不负韶华。 “高楼万丈平地起…”,延安一行,使陕西华州区莲花寺镇时堡村党员干部们在思想上和心灵上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大家纷纷表示,一定要铭记党恩,坚定信念,立足本职,从小处着手,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脚踏实地,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托起陕西华州区莲花寺镇时堡村群众的“中国梦”。(特约通讯员:吴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