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乡镇网安徽讯) 针对农村普遍存在的集体经济薄弱、发展活力不足、村级组织无钱办事的现状,近年来,枣庄镇严把选、育、评“三关”,选出一大批富民强村“带头人”和“三强”村级干部队伍,通过党建引领、 找准项目、盘活资源等方法,建强村级班子,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切实加强村级经济监督,破解了村级组织无钱办事的难题。
党建引领以强带弱
枣庄镇坚持以党建引领发展,以村支部为阵地,以脱贫攻坚为主题,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摆上重要位置,坚持多措并举、联动发力,推动集体经济走上发展快车道。镇党委高度重视抓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召开党委扩大会进行专题研究,制定出台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意见,明确了消除“空壳村”的目标,从项目支持、资金支持、人才支撑等多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制定出台了《枣庄镇建立扶贫车间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实施方案》,助推集体经济发展壮大。自去年初以来,该镇强化投入,把扶贫车间作为就业脱贫的重点项目,到目前为止,全镇已在枣庄、王庄、大桥、宁桥、童庄、杨寨等建设多个扶贫车间,总面积达2400多平方米,投入资金470多万元,吸引就业人数近800多人,其中仅枣庄、大桥、宁桥建设的扶贫车间就吸引贫困人口多达1380多人。为让更多村民以及贫困户实现就近就业,为实现群众挣钱顾家两不误,减少劳动者工作奔波,枣庄镇将扶贫车间就近建设,车间位置优越,提供岗位众多,其中扶贫车间入驻企业——大桥村大杨中心村、刘庄饰品加工有限公司——提供就业岗位350多个,枣庄赵丽服装加工厂、李效珍服装加工厂就提供就业岗位170多人,宁桥扶贫车间入驻企业——李晶芍菊加工有限公司——提供居家岗位数量不限。并且可供选择的工种样式繁多,适合各年龄层次村民实现就业,为大多数居家老人、妇女提供了就业平台,贫困户通过自己的劳动达到人均收入达到千元以上,户上受益的同时带动村镇经济发展。3000多名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靠自己辛勤的劳动脱贫致富。
同时,枣庄镇结合实际,启动实施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计划,坚持因村制宜,大胆创新集体经济发展路子,转化一批集体经济发展薄弱村,形成强村带弱村、共同发展壮大的良好局面,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方面不断创新突破。该镇牛庙村支部充分发挥党的基层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在村干部孙庆军的带动下,决定把养殖业作为拉动全村整体脱贫的主导产业,积极扶持农户发展养殖业。目前,该村已着力发展山羊养殖,户养殖达10只以上的就达30余户,到年底力争户均养羊收入达600元以上......如今,牛庙村正向着“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快速发展。
“一村一策”选好“领头雁”
枣庄镇经济发展不能盲目复制别人经验,按照“一村一策”大力发展特色村集体经济,是该镇多年来实践总结出适合本镇发展的经验。该镇对闲置的集体资产通过采取拍卖、整修、租赁等方式,提高使用效益,实现集体资产保值增值。该镇选准班长,配强班子,配齐配强村“两委”班子。重点是选好村支部书记,注重培养一批青年骨干农民作为村干部后备队伍和农村实用人才,把农民中思想政治素质好的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将党员中的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干部,注重村干部的年轻化、知识化,将一批有经营头脑、有管理能力、有奉献精神的年轻同志充实到村班子里,切实加强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有目的、有计划的加强培训,组织他们到集体经济发展较快的典型地方进行考察学习,借鉴经验,切实提高村干部经营管理水平和科技素质。进一步建立完善激励机制。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纳入村干部目标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作为考核村干部的重要依据。对在一定时期内村级班子建设和村级经济发展成效显著的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
近年来,枣庄镇近90%的村集体经济薄弱甚至集体收入“空壳”,主要依靠每年财政拨付的村级经费维持日常运转。村级组织因无钱办事,基础设施建设等村民公益性需求无法满足,村“两委”干部在群众中说话无底气、办事无威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村级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迫在眉睫。
“村集体以前走了很多偏路,现代农业产业、蔬菜生产、面粉加工、菊花加工……从技术到销路都不占优势。”2017年,大桥村支部书记李丽借鉴多地参观学习经验,“振兴乡村经济,离不开乡村本地人才,何不在村内做文章,发挥我们自己的优势来振兴村内经济?”
2017初年,大桥村青年农民赵龙夫妇由村委会牵头,每年以6000元的价格把村里闲置的房屋租回来,注册成立了服装加工有限公司,在村内以公开招聘的方式,把20多名有服装加工专长的贫困村民吸纳进厂打工。使她们每月计件工资都达到3000元左右。目前,大桥村集体收入实现了“零突破”。并且,已有多名有志之士与村“两委”联系,回乡创办企业,决心振兴乡村经济。
找准项目促进发展
枣庄镇立足于现代农业农村发展实际,依托本地“粮食、畜畜、果菜”的主导产业模式,按照产业布局,根据各村所处的区域,选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突出具有本地特色的发展项目,不盲目选项。如牛庙村党员孙庆军山羊养殖、杨寨村支部书记许士华蛋鸡养殖、枣庄居“恋庄”专业合作社、八里湖马峰生态农庄、童庄村刘杰草莓种植专业合作社、杨寨刘玉养殖场等,挖掘能人,或联合本村村民组成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或鼓励企业与村自愿联合,以投资联营等形式,利用资源优势,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将集体经济利益与农民的切身利益联系起来,使农民成为村级集体经济的真正主人。
经济强、乡风正、村务明,带来村集体服务能力的大幅提升。近年来,枣庄镇新修村村通道路工程50多公里、新建村级农民文化活动场所30多个、文化广场9个、栽植绿化苗木8万多棵、安装路灯600余盏、增加卫生保洁人员140人,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明显提高。 (特约通讯员:张万发、张玉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