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乡镇网

热门关键词:  杏林镇  请输入关键词  怀远县  as  莲花寺

六安市舒城县庐镇乡黄柏村:搬出山窝窝 开启新生活

2018-08-27 15:13 来源: 安徽日报

    “搬到新家,生意好做了”

    位于大山深处的庐镇乡是舒城县一个偏远乡镇,记者近日来到庐镇乡黄柏村。

    雨后的小山村十分热闹,村民们自带着小板凳,在一起谈天说地。在黄柏村中心村的公路两旁,两排公寓式的平房,就是黄柏村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贫困户孙自得在这里开了一间理发店,有村民前来理发,孙自得也忙了起来。

    “我是去年10月搬到这里的。住进新家,生意好做多了! ”孙自得一边忙活一边告诉记者。 25平方米的小屋被孙自得隔成了两部分,一半开店一半居住。

    而就在大半年前,孙自得还住在偏僻的老屋。老屋在前湾组的山头上,是他父亲年轻时盖的土房子。51岁的孙自得小时候落下残疾,行走不便,没法外出打工,跟村里的剃头匠学了剃头手艺。一条窄窄的土路即是孙自得家与外界的通道,“拖着条腿,晴天走土路上下坡都困难。 ”

    大山里村民居住分散,前湾组只有27户,“以前我都是上门理发,一次5元。现在村里年轻人都出去了,几天才有一笔生意。 ”孙自得告诉记者,自从去年10月搬到山下之后,生意好做多了,“中心村人口多,半年我就挣了4000多元,比以前一整年挣得都多。”孙自得给记者算了笔账,自己是单身汉,靠着低保、残疾人补贴、个体经营户扶贫补贴、光伏扶贫产业等,一年有8000多元的收入,加上理发,今年收入已经破万元了。

    由于位置偏僻、基础设施落后、产业不发达,440户的黄柏村在2014年建档立卡时有贫困户258户883人,贫困发生率达50.4%,是典型的深度贫困村。“我们村这个安置点一共安置了17位贫困户,全是独身贫困户。 ”黄柏村村支部书记杜红旗告诉记者,“很多年纪大的贫困户不习惯住楼房,我们就为他们建了这个类似‘集体公寓’的住房,25平方米的小屋里安装了水电和简单的家具,贫困户们拎包即能入住。 ”

    “让村民住好点,再累也值”

    来到庐镇乡,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河边三栋6层淡灰色小楼,这是庐镇乡最高的建筑,在以二三层住宅为主的乡里形成一个独立的小区。一座在建的大桥就在小区不远处,而舒城全县推广的乡镇公交庐镇乡总站也在桥头紧锣密鼓地修建;小区另一边靠近集镇的方向,一个全新的农贸市场也在修建当中。“这三栋楼就是庐镇乡全乡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整个小区共46户157人,是来自全乡11个村的贫困户。 ”庐镇乡党委书记张栋梁告诉记者。

    “亏了乡里干部上门走访调查,否则我都不知道自己可以申请易地搬迁。”居住在小区一楼的庐镇乡贫困户张实清告诉记者。张实清的老屋在庐镇乡大树组一个山冲里,小山冲里面只住了3户居民,一条土路就是他们进出的唯一通道。“山里面没有车,进出只能靠走,一趟至少要40分钟,我做梦都想不到我还能住到山外! ”张实清感慨道。

    “山里人思想比较保守,又安土重迁,对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一开始不太理解,需要我们走村入户向他们宣讲政策。”庐镇乡副乡长程俊武说,去年年初,全乡干部走访贫困农户1600余户。部分村召开村民大会,宣讲政策,现场为建档立卡贫困对象发放申请书。

    去年3月,庐镇乡组织了3个调查核实组,对全乡申报易地扶贫搬迁的贫困户逐户走访调查,核实一户,签字一户。对不符合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对象一律注销,并当场说明理由。 “我们在核实时,每到一户看房屋现状、看房屋使用证、宣讲政策,共清理出12户42人不符合条件。 ”程俊武告诉记者,走访中他们了解到有两户贫困户居住偏远,人又老实,明明符合易地搬迁标准却没有递交申请材料,便在第一时间把他们两户纳入易地扶贫搬迁名单。 “让村民住好点,咱们累点,值! ”张栋梁说。

    “让贫困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傍晚时分,记者在小区里见到在镇上干完活的黄柏村罗岭组村民白兆斌,他把记者带到了他的新家。75平方米的新房子被白兆斌和妻子拾掇得漂漂亮亮。

    白兆斌一家三口在2014年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我家那口子身体不行,一年到头吃药,孩子在读书。到处都要花钱,全家就我一人在镇里干活赚钱。 ”白兆斌告诉记者,自家的老屋是2005年建的,就建在山脚下。老屋所在地被列为省级地质灾害点,白兆斌一家不得已搬到镇上租房。去年初,庐镇乡全乡开始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白兆斌一家被纳入其中,年底就住进了新建的小区。

    “易地安置贫困户,关键是‘搬出来、稳得住、能致富’。 ”张栋梁告诉记者。既然让贫困户搬了出来,首先就要让他们住得舒心,乡里在建设集中安置点时,编制了总体搬迁规划、迁出村土地复垦规划、产业结构调整规划、脱贫致富规划;布设一个好路网;建好村务活动中心、医疗卫生中心、便民商务服务中心;规划好电、通讯、有线电视、人饮、排污管线,让贫困户切身感受到易地搬迁的好处。

    针对易地搬迁的贫困户,庐镇乡加大财政涉农资金整合力度,采取产业扶持、技能培训、劳务输出、资产收益扶持等措施,大力推动实施“一村一品”产业基地扶贫工程、扶贫龙头企业带动工程、乡村旅游扶贫工程等,多渠道解决搬迁贫困群众本地就业问题。

    “去年我和老婆都参加了乡里组织的技能培训,今年我俩把茶园改良了一番,希望能以此增加收入。 ”白兆斌告诉记者,作为木匠,自己在全乡各个乡镇做活,搬到集镇之后,交通出行方便了很多。 “我们将集中安置点定在了河边,眼下在同时进行河道硬化、美化工程,乡镇公交站建设,乡镇农贸市场建设等多项工程,下一步打算把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医疗卫生中心等各种公共服务设施都挪到这个位置,让这个安置点成为庐镇乡新的中心。 ”张栋梁说。

    -记者手记

    易地搬迁好脱贫

    位置偏僻、交通不便、缺乏产业是大别山区贫困村面临的共同问题。脱贫攻坚,让群众改变观念,走出山窝窝,才能迎来好日子。

    建起崭新的安居房、改善基础设施、因地制宜打造配套产业……记者在庐镇乡采访时,看到搬出山窝窝的贫困户们脸上挂满了笑容,“搬出来、稳得住、能致富”是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关键。易地搬迁不仅让贫困户离开了祖祖辈辈居住的闭塞山区,更让他们看到新环境、新产业、新希望。

    2016年以来,舒城县计划易地扶贫搬迁在册贫困户220户599人。贫困户在居住环境更安全、基础设施更完善、配套产业更健全的新家过上好日子。张大鹏 袁野

微信扫一扫,即刻分享!
责任编辑:叶冬梅
首页 | 网站地图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网络110报警服务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版权所有 中国乡镇网新闻中心 投稿邮箱:2135293720@qq.com 电话: 4009-916-216 蜀ICP备13027954号

法律顾问:四川滨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旭 关于我们 | 加入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