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1月15日讯 近日,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了《2018旅游经济运行盘点系列报告:国民休闲与区域旅游发展》(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2018年国民休闲和国内旅游纵深化发展,国民休闲呈现“两增一减”特征,区域旅游发展“稳中有变、不断收敛”。其中,区域间潜在出游力均衡化趋势逐渐显现,中西部地区旅游产业化速度高于东部,休闲城市综合竞争力依然以东部地区为主;中西部旅游产业配套要素仍需完善,缺少大量资金跟进是制约中西部地区旅游发展的最大瓶颈。 《报告》显示,从区域旅游发展趋势来看,东中西三大区域差距,无论是在累计潜在出游力还是在旅游产业综合发展水平方面,均呈现明显的收敛趋势,区域均衡化格局逐渐显现。2018年,客源地潜在出游力在东中西三大区域之间的比例约为6.2:2.4:1.4,相比较长期处于“7:2:1”的三级阶梯状分布格局已有所收敛,逐渐呈现出均衡发展的态势。 同时,中西部地区旅游发展的后发效应与比较优势逐渐凸显。根据对最新的各省旅游收入数据整理分析表明,中、西部地区旅游收入的增长率分别为25.79%和27.69%,超过东部地区的9.63%;旅游人次的增长率分别为18.62%和22.65%,超过东部地区的3.55%。 《报告》指出,区域间客流互动加强,促使均衡化发展格局显现。区域旅游流空间格局总体稳定,东部地区在旅游客流量和旅游交通便捷方面保持较强优势。相较于2010年数据,中西部地区的旅游流呈现快速发展趋势。如成渝地区与珠三角的旅游流增长105.8%,便捷度提升114.8%。旅游流的快速增长带动这资金流、信息流、人才流以及文化流的互动发展,为区域间均衡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研究结果显示,2018年在中国休闲城市排名中,深圳市、北京市、广州市、拉萨市、厦门市、南京市、上海市、苏州市、杭州市、武汉市排名比较靠前。在40个城市之中排名前十的城市有深圳、北京、广州、拉萨、厦门、南京、上海、苏州、杭州、武汉,休闲城市综合竞争力依然以东部地区为主。 根据《报告》,2018年我国政策依赖、市场主体和经济关联是需要关注的问题。中西部地区不少地方政府“等、靠、要”思想严重,非政策辐射区旅游业发展速度缓慢,内部发展差距较大,甚至有扩大趋势。市场主体区域分异明显,中西部地区内生动力不足。东部地区集聚了全国80%以上的核心旅游企业,中西部地区多为“弱、小、散”企业。 值得关注的是,以中国旅游集团20强为例,几乎所有20强集团总部均分布在东部地区。此外,中西部旅游产业配套要素仍需完善,缺少大量资金跟进是制约中西部地区旅游发展的最大瓶颈。
(伍策 高峰) (责编:叶子 媛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