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经专家考证,四川省白玉县登龙乡邦邦村发现的一处石刻,被初步判定为吐蕃晚期的摩崖石刻。 故宫博物院藏传佛教文物研究所所长罗文华教授一行进行考察鉴定后,初步判定其建造年代为吐蕃时期9世纪左右。 摩崖石刻是人们在天然的石壁上摩刻的书法、造像或岩画,是中国古代石刻艺术,是远古时代的一种记事方式,盛行于北朝时期,直至隋唐以及宋元以后连绵不断,有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史料价值。
据介绍,这次发现的吐蕃时期摩崖石刻,其风格与昌都、玉树、石渠发现的各处吐蕃石刻造像非常接近。 登龙石刻由五铺佛与菩萨造像构成,分上、下两排。造像虽残损,正中造像高发髻,三叶冠,穿袒右肩斜披帛带,禅定印,坐莲花座,为较典型的吐蕃时期造像。 专家介绍,本次发现对于重新思考吐蕃时期摩崖石刻的空间分布有重要的考古学意义。
封面新闻记者 戴竺芯
责编:玉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