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月7日电 题:科技助农没有“休止符”——从中关村科技企业扶贫故事看乡村振兴新路 盖博铭、王奕涵 一段短视频的推广,让偏远地区的优质农产品不再滞销;一个“5G+”技术的应用,让山区学生在教室里就能体验到优质的教育资源;一个智慧分级诊疗平台的建立,让乡村百姓享受到大城市的看诊服务…… 截至2020年10月,中关村844家科技企业在北京对口扶贫协作地区设立分支机构1391家,投资金额851.2亿元。中关村科技力量注入农业、医疗、教育等民生领域。近日,记者走访了中关村龙头示范企业,聆听“他们”的扶贫故事,感受这里仍在书写的助农新篇章,看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这是我家乡特产的花椒,用它做菜你可以体验到正宗的重庆味道!”走进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一段短视频正在展览屏上播放,一位操着重庆口音的小伙儿站在绿油油的花椒丛里,详细地介绍着花椒的采摘、加工过程。 这段短视频来自字节跳动公司的扶贫项目——“山货上头条”,视频里的小伙儿是一位“扶贫达人”,在为家乡滞销的花椒做公益推广。 字节跳动公司的扶贫团队每年都会去贫困地区实地走访、调研,挖掘一批品质优但销售难的农产品,通过邀请明星和短视频达人录制推广视频、电商直播带货的方式,帮助这些农产品拓宽流通渠道。 给刚出生的牛犊穿“马甲”;哼着民歌绣蒙古袍;围着火炉烤包子……在互联网平台巨大流量的带动下,一段段富有民俗风情的短视频吸引来了大批前来打卡的游客。 “10个养殖基地,1个年产40万吨的饲料厂,生猪年出栏120万头……项目带动24个村庄,700余名建档立卡群众脱贫。”这是大北农集团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的生态养猪产业一体化扶贫项目的数字“成绩单”。 中关村推动企业以项目带动产业、以产业推动扶贫。大北农集团副总裁莫宏建介绍,大北农集团会优先选择在贫困县建设生产基地,利用集团成熟的“智慧养猪”技术以及“猪联网”管理模式,结合贫困地区地理位置、环境条件等因素,选择对口产业项目带动扶贫。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项目亮点是希望从源头上治贫,斩断穷根。”莫宏建说。支撑农业稳定持续发展,要为农民和贫困户带去最前沿、最实用的农业理念与技术,让农户掌握谋生技能,由“输血”变为“造血”。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作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教育是扶贫工作的重要一环。中关村科技企业将“扶志”与“扶智”相结合,为教育脱贫注入了“芯”活力。 新东方教育集团柳江说,师资水平薄弱、学生升学率低是乡村教育痛点。为此,新东方集团在行业内率先将5G技术应用于乡村教育,打造“5G双师直播课堂”,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据了解,中关村示范区连续带队3年,组织100余家科技企业赴对口地区考察对接。“让科技真正为生产服务,中关村科技企业持续为乡村振兴贡献中关村力量。”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主任翟立新说。
“我们有一个三年的小目标,还有一个十年的大目标……”从脱贫攻坚走向乡村振兴,科技助农没有休止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