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钱能吃饱!”今年“十一”假期,河南洛阳老君山景区再次推出“一元午餐”,受到游客点赞。据了解,当地进入10月份后气温偏低,游客自带的食物不易保温,所以景区从2017年起,在游客歇脚、聚集的半山腰推出“一元午餐”。食物花样不断丰富,服务的游客也越来越多,今年“十一”假期共售出2.3万份。 在“吃、住、行、游、购、娱”的旅游六要素中,“吃”排第一位。但吃饭难、吃饭贵、饭难吃等仍是备受游客诟病的旅游问题。老君山景区主动提供便宜卫生的饭菜,在寒冷的天气里让游客暖身更暖心。在就餐区入口,景区并未设人值守,但游客纷纷自觉投币、自助找零,今年“十一”期间餐费收入反而多出了458元。景区与游客以心换心,让善意不断传递。 主食是当地特色的玉米糊涂面,配餐包括黄瓜、圣女果、鹌鹑蛋等,“一元午餐”虽说不算丰盛,但足够让疲惫的游客填饱肚子。有网友提出:一元钱的价格是不是亏本生意?据介绍,景区食材多购自周边农户,成本并不高,如果有亏损,则由景区补贴。客观来说,一分贴心的“暖意”,换来游客十分的热情,以及全社会的更多关注。这份口碑的价值,远超景区为此可能付出的成本。 对景色的感受和评价因人而异,但对服务细节的体验却是人同此心。饥饿、寒冷时能否喝到热水、吃到热饭?有突发状况时能否快速获得援助?停车场够不够用,指示牌清不清晰?越是在衣食住行的细节处,越是在焦急紧张的情绪下,游客的体验感越发强烈,印象也越发深刻。景区若能从游客的角度出发,设身处地改进服务,就能逐渐赢得游客青睐,日渐显现口碑效应。服务思维的转变,正是“一元午餐”走红的内在逻辑。 从“一元午餐”,到“2元一餐”,再到“10元管饱”,各地不少景区纷纷推出了便民餐食,提升了游客的游览体验。这也启发景区思考:坐拥名山大川、秀丽风光,是否可以高枕无忧?事实上,优越的先天条件和过硬的硬件设施只是景区发展的第一步,服务的细节和温度才是行之长远的秘诀。个别景区名声不佳甚至被责令整改,归根结底还是服务和管理跟不上。就此而言,景区不仅要算眼前的经济账,更要算长远的发展账,苦练内功。
有网友呼吁,“一元午餐”的做法应该推广。要看到,不同景区经营模式各有不同,但“一元午餐”背后的服务理念,值得所有旅游从业者借鉴。(毕京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