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广州市白云区人民法院对一起网络散布虚假信息案进行了审判。在该案中,案犯刘某只花费了760元,就通过案犯马某这个网络推手找水军把自己编造的虚假内容炒作成了5.4亿阅读量的爆款话题。案件背后,靠“养号控评”虚增流量的灰黑产业链浮出水面。新华社记者调查发现,虚假流量生意的整体规模已达千亿元之巨,遍及各大互联网平台。从浏览量、点赞量到交易量,一切皆可刷,严重破坏了互联网生态和社会经济秩序。 对臭名昭著的网络水军,天下苦其久矣。资深网友可能还有些辨识能力,能自动“脱水”,更多的网络用户则难免上当受骗。正因为如此,公安机关对于披着科技公司外衣的网络水军们一直保持了高压打击的态势。2020年,仅广州市警方就抓获“网络水军”犯罪嫌疑人200余名,关停涉案网络平台账号14000余个。 然而,水军们天然对于规则漏洞以及商业利益嗅觉灵敏,他们不断变换手法,造成外界难以对其概念与行为进行定义和界定。而其成本的低廉又使得水军买家络绎不绝,花小钱撬动巨大舆论风潮的案例屡见不鲜。正因如此,才有很多一再反转的热点事件,极大地消减了社会信任度和人们的同情心、正义感。这些人对于互联网健康发展已经构成了极大的危害,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的安定团结。
“网络水军”已经形成了黑色产业链,对他们的打击也应该是全流程、全链条的。对雇佣“网络水军”从事违法活动的企业和个人,更要严惩不贷。“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只有多管齐下,常抓不懈,才能斩断黑产链条,让不法分子付出应有代价。(张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