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4月25日电题:“无缝监管、全程监控”——疾控部门解析一支疫苗的旅程 新华社记者帅才、俞菀、字强 4月25日是第32个“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40年前,我国开始实施计划免疫。40年实践证明,免疫规划是各类卫生工作中成本效益显著、影响广泛的公共卫生举措之一,对有效保障儿童健康作出了贡献。 不少人有这样的疑问,疫苗是如何生产、运送和储存的?整个过程的质量监管是否到位?记者从湖南、浙江、云南等地疾控部门了解到,目前,我国建立健全了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免疫规划工作机制,对疫苗储存运输和接种等各环节实行全程适时监控,确保疫苗质量和接种安全。 目前,我国疫苗分为两类,第一类疫苗是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的疫苗,第二类是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记者从湖南省疾控中心了解到,第一类免费疫苗由卫生部门负责招标、采购,疾控中心统一领取,疾控中心工作人员领取疫苗时需要携带冷藏箱,并放置足量冰块,确保冷藏箱温度达到疫苗储存要求,再将疫苗放置冷藏箱中,再运输至医院。疫苗由疾控中心分发至医院后,医院将疫苗按要求储存温度分别存放至冷冻室内,同时按要求填写《疫苗出入库登记表》。 湖南省疾控中心免疫规划科科长张淑君说,湖南疾控部门规定,医生给婴幼儿接种疫苗前,需要确认婴幼儿是否患有严重器官疾病、急性感染性疾病发热、对疫苗成分过敏等。医生会严格按照操作要求,对婴幼儿进行疫苗接种。 湖南省卫计委副主任易露茜介绍,为了确保疫苗安全,目前湖南建立了疫苗批签发、运输、储存、接种全过程监管体系,确保疫苗安全质量无缝监管;实施疫苗批签发“双保险”制度:一方面药品检验机构要在实验室按照标准对疫苗各项指标进行检验;另一方面药品检验机构要对企业提交的生产过程质量控制进行严格审核。 浙江省疾控中心免疫规划所所长谢淑云告诉记者,随着预防接种观念的深入,公众对疫苗安全的关注度越来越大。国产疫苗从研发、生产到审批、上市都有非常严格的流程要求。 “首先是动物实验,达到一定的规范性和有效性后进入人体试验,人体试验又分一期、二期、三期,试验结果论证疫苗安全有效后,才能通过审批并生产。生产上市前,每一批次的疫苗还要抽检。疫苗通过国家食药监部门的审批后,相应企业开始生产上市。”谢淑云说。 据浙江省疾控中心介绍,在浙江,一类疫苗由省级疾控中心通过集中采购平台集中采购,然后通过省、市、县疾控部门逐级配送。为保障预防接种有效性,浙江省省级财政持续加大财政投入,三年来连续投入5000多万元,用于各级疾控中心和基层接种单位的冷藏车、冷库和冰箱等冷链设施装备。二类疫苗由各县疾控中心通过集中采购平台采购,之后供应给辖区内的接种门诊。运输方面,主要由生产企业或委托有冷链资质的运送企业,把疫苗运送到县级疾控中心。 云南省卫计委副主任陆林告诉记者,云南省已经建立从省至村的预防接种服务网络,全省拥有预防接种点近2万个,服务半径在5公里内,方便市民接种疫苗。云南使用的一类疫苗从出厂到接种点,均实行全程监控,并定期对疫苗的运输、配送、储存进行监测。 “现在不少家长习惯带孩子挤到大医院打疫苗,其实大医院的疫苗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疫苗都来源于疾控系统,家长没必要舍近求远。”长沙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主任王美团提醒。 记者了解到,目前,在湖南、浙江、云南等地已建立了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系统。针对注射疫苗后出现异常反应,疾控部门会组织专门调查,并请免疫、流行病学、临床、药学等专家会诊,如判定确实是疫苗引起的临床异常反应,接种者将获得相应补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