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今年手足口病流行特点有何不同
手足口病年年有,但特点有所不同。目前本市六成手足口病例为受柯萨奇病毒A6型(CA6型)感染发病,而不是大家较熟知的肠道病毒71型(EV71型)。据北京市疾控中心通报,今年1月1日至5月20日,CA6型约占手足口病检测阳性病例的60%,其次为EV71型,占21%。 柯萨奇病毒A6型是一种什么病毒?它引起的手足口病与以往流行的肠道病毒71型引起的手足口病有何不同? 20余种肠道病毒可致病 多种肠道病毒均可引起手足口病,除了肠道病毒71型是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外,还有柯萨奇病毒A4、A5、A6、A9、A10、A16型和B2、B5型等20多种。 早在1963年,研究者就从斐济患有发热、淋巴结炎和咽炎的孩子体内发现柯萨奇病毒A6型,并证实它可以在6岁以下儿童中传播,引起疱疹性咽峡炎。但直到2008年,柯萨奇病毒A6型引起的手足口病疫情才首次被芬兰报道。 近年来柯萨奇病毒A6型引起的手足口病疫情逐年增多,日本、美国、法国、英国等国相继有报道。在我国深圳,2008年在引起手足口病的前5位病原中尚无柯萨奇病毒A6型;到2009年柯萨奇病毒A6型已成为第3位引起手足口病的元凶,占8.2%;2012年柯萨奇病毒A6型引起的手足口病所占比例上升到27.4%。 在北京,2015年1月至9月,手足口病病例中有35.4%至36.9%是由柯萨奇病毒A6型所致,其余均为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引起。而今年柯萨奇病毒A6型再次流行,值得我们警惕并做好防控。 CA6型手足口病易引起脱甲症 与肠道病毒71型和柯萨奇病毒A16型感染相比,柯萨奇病毒A6型感染的手足口病患者年龄较大,多为大龄儿童和少年,免疫功能正常的成年人感染后也可患病。而成人感染者多有与儿童患者接触的病史。 感染症状主要为发热和皮疹。患者常表现出高热,体温39℃以上,有40%至50%的患者发热持续时间在3天以上。除发热症状外,多有明显咽痛,有些患儿则表现为疱疹性咽峡炎。 患者的皮疹面积较大,除手、足、口腔及口周外,还常常波及面部、躯干、四肢、臀部和生殖器。起病初期是红色斑丘疹,很快发展为疱疹,且疱疹较大,疱壁较薄,破溃后有渗出,可形成结痂。有的患者皮疹呈出血性或紫癜,容易被误诊为水痘、食物过敏、大疱型药疹等。同时,皮疹持续时间较长,可达两周,皮疹消退后常有大片脱皮或脱屑。 脱甲症是手足口病的少见表现,但在柯萨奇病毒A6型感染的手足口病中较常见。脱甲一般发生在皮疹消退以后,但也有在发病前出现脱甲症状的。脱甲数量不等,最多可脱甲20个,手指甲脱落多于脚趾甲,一般两周至三周恢复。北京的调查显示,柯萨奇病毒A6型、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感染导致的脱甲率分别为18.1%、0和1.4%。 此外,在由柯萨奇病毒A6型感染的手足口病严重病例中,神经系统受累表现比较常见,如抽搐、震颤、肢体抖动、步态不稳等,严重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 及时隔离护理若病重需就诊 预防手足口病要做到“三防”:保护孩子,防感染;早期诊断,防流行;重视患儿,防病重。 防感染的主要方式是打疫苗。不过,目前上市的肠道病毒71型疫苗,接种后只可以预防肠道病毒71型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不能预防柯萨奇病毒A16型等其他肠道病毒感染导致的手足口病。 因此,做好日常预防很重要。家长要经常给孩子洗手,不让孩子吃手或啃咬玩具;集体托儿单位要经常对儿童玩具进行消毒。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怕热,如果加热到60℃至85℃,1分钟病毒就可死亡,因此儿童餐具可煮沸消毒。 在疫情流行期,家长要少带孩子去人多的公共场所,注意室内通风。同时,注意孩子有无发烧和手足出疹的症状,一旦发现孩子生病,立即在家隔离休息,避免外出或与其他儿童接触。 手足口病患儿的年龄越小,疾病越容易转重。因此,家长要严密观察孩子的病情变化。如果孩子出现高烧不退、心率很快、呼吸急促、面色苍白或青紫、四肢发软、不爱活动、精神萎靡、总想睡觉、没有精神等症状,一定要尽快到医院就诊,以免病情加重。(作者单位:北京地坛医院) |